[实用新型]一种乙二醇生产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4182.2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9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C02F1/26 | 分类号: | C02F1/26;C02F9/04;C02F9/02;C02F101/34;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氧基乙醇 乙二醇 废水预处理系统 远程监控诊断 本实用新型 废水预处理 物联网 废水调节池 资源化利用 萃取剂储罐 处理装置 创造条件 多级萃取 废水循环 分离装置 管理单元 管理水平 后续处理 生产废水 生产经营 运营成本 运营维护 萃取装置 可分离 循环泵 萃取剂 萃取相 萃余相 烃类 自控 去除 污水处理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乙二醇生产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单元、萃取相分离装置、萃余相处理装置、自控及物联网远程监控诊断管理单元。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调节池、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循环泵、萃取剂循环泵、烃类萃取剂储罐和至少一级萃取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级或多级萃取工艺高效去除乙二醇生产废水中的2‑甲氧基乙醇等物质并可分离资源化利用,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运营成本。采用物联网远程监控诊断技术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营维护管理水平,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乙二醇生产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系统,属于资源环境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煤化工项目均要求废水零排放。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甲醛氢羧基化法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会产生一定量含2-甲氧基乙醇的高浓度废水,难以直接进行常规的生化处理,是废水零排放的一个难点;同时煤化工项目的环保成本高昂,上述废水中含有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物化、生化或焚烧等方式完全降解的技术路线难度大、投资运行成本高、可靠性差,且浪费了资源,不利于降低环保成本、提高项目收益率;目前的煤化工污水处理项目运营管理难度较大,远程智能化管理水平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煤基甲醛氢羧基化乙二醇生产工艺中含2-甲氧基乙醇高浓度废水预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运营管理维护难度大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乙二醇生产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单元;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预处理单元包括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调节池、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循环泵、萃取剂循环泵、烃类萃取剂储罐和至少一级萃取装置;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当萃取装置为单级时,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萃取装置的进水口相连,萃取装置的萃取剂进口通过管道与萃取剂循环泵的出液口相连;当萃取装置为多级时,含2-甲氧基乙醇废水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级萃取装置的进水口相连,上一级萃取装置的萃余相出口通过管道与下一级萃取装置的萃余相进口相连,上一级萃取装置的萃取相进口通过管道与下一级萃取装置的萃取相出口相连,最后一级萃取装置的萃取剂进口通过管道与萃取剂循环泵的出口相连;烃类萃取剂储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萃取剂循环泵的进口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把废水中的2-甲氧基乙醇等有机物高效分离出来,使出水达到后续处理进水要求,同时降低环保成本、提高项目收益率。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萃取相分离装置;萃取相分离装置为减压蒸馏装置、膜蒸馏装置或渗透汽化装置;当萃取装置为单级时,萃取装置的萃取相出口通过管道与萃取相分离装置相连;当萃取装置为多级时,第一级萃取装置萃取相出口通过管道与萃取相分离装置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把萃取剂和溶质分离以利于萃取剂循环利用,降低萃取剂使用量和安全风险。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萃余相处理装置;萃余相处理装置为膜分离装置和高级氧化装置之一或其串联组合,或为膜分离装置与生化处理装置的串联组合,或为膜分离装置与高级氧化装置及生化处理装置的串联组合;当萃取装置为单级时,萃取装置的萃余相出口通过管道与萃余相处理装置的进水口相连;当萃取装置为多级时,最后一级萃取装置的萃余相出口通过管道与萃余相处理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把萃余相进一步处理,可更好地满足后续处理设施进水要求,便于实现项目废水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4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