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4223.8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徐东炯;陈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物 蓄水池 效应试验 缓冲池 蓄积 蓄水系统 导出管 导入管 河水 平板车 污染 本实用新型 均匀铺设 受试生物 进水管 水环境 转接管 沉降 沉积 放入 上盖 四通 通孔 平行 流出 容纳 供水 河流 检测 保证 | ||
1.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一组蓄水池(2)、进水管(3)、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上盖(7)和沉积物缓冲池(8),所述蓄水池(2)设置在平板车(1)上,所述上盖(7)罩设在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所述导入管(4)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导入管(4)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导出管(5)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导出管(5)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8)与蓄水池(2)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8)设置在蓄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蓄水池(2)的侧壁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导入备用管(9),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设置于河流中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罩(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均与水泵(20)连接,所述进水管(3)和导出管(5)上设有电磁阀(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主进水管(31)和排水管(32),所述主进水管(31)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主进水管(31)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2)连接,所述排水管(32)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排水管(32)靠近蓄水池(2)设有沉积物缓冲池(8)的侧壁设置,所述排水管(32)上设有一组排水孔(321),所述排水管(3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一通孔(21)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清洗管(61),所述清洗管(61)的另一端设置在蓄水池(2)内,并且清洗管(61)位于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清洗管(61)上设有一组第二通孔(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的底部设有排污管(81),所述排污管(81)和清洗管(61)上设有电磁阀(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7)上设有排气口(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筒(72),所述导向筒(72)内设有浮球(73),所述浮球(73)的外壁上设有指针(74),所述上盖(7)上设有水位标尺(75),所述导向筒(72)呈圆筒状,所述蓄水池(2)内设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的上端开口呈喇叭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标尺(75)上设有上液位传感器(751)和下液位传感器(75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1)的下端面设有一组福马轮(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42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污染质量监测装置
- 下一篇:管道式水质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