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54543.3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彬;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头套 核磁共振 本实用新型 充气装置 出气口 进气管 绑带 制动 镇静剂 核磁共振仪器 医疗辅助装置 隔音海绵 患者面部 气囊内壁 纹理 头盔状 泄压阀 支撑板 绑定 耳部 外壁 连通 室外 痛苦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头盔状的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检查室外,所述气囊内壁和外壁上均设有纹理,所述气囊与患者耳部接触的位置设有隔音海绵,所述气囊与患者脑后接触的位置以及与患者面部接触的位置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有泄压阀,外壳上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外壳绑定在核磁共振仪器的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能够起到物理制动的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避免因使用镇静剂来制动而导致患者特别是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1972年PaulLauterbur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核磁共振检查与传统CT相比,具有无辐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反映组织多参数信息、无骨伪影、无需对比剂可进行血管成像等优点,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因为扫描时间相对较长,且核磁共振仪器使用时噪音较大,一些患者,尤其是儿童在做头部磁共振扫描时,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制动困难、胸闷或是呼吸困难等问题。很难在做头部神经系统疾病筛查时保持一个姿势一直不动;头部运动在磁共振仪上产生的运动伪影会对扫描影像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临床医生大多采用镇静药制动的方法,但镇静类药物有不良反应风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能够起到物理制动的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避免因使用镇静剂手段来制动而导致患者特别是低龄患者出现过敏、中毒、呼吸、心脑血管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头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头盔状的气囊,所述气囊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设置在检查室外,所述气囊内壁和外壁上均设有纹理,所述气囊与患者耳部接触的位置设有隔音海绵,所述气囊与患者脑后接触的位置以及与患者面部接触的位置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有泄压阀,外壳上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外壳绑定在核磁共振仪器的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患者首先将头部伸入头套内,然后通过充气装置向气囊充气,使得气囊体积膨胀,进而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使患者保持一个姿势完成检查,同时挤压隔音海绵,使得隔音海绵覆盖在用户耳朵上,减小核磁共振的噪音对患者的影响。气囊内壁和外壁上的纹理使得气囊表面凹凸不平,也可以起到一个消音的作用,同时气囊外壁上的纹理也可以增加气囊与患者头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固定的效果。
充气装置一直充气,当气压超过泄压阀的阈值时,泄压阀通过出气口向外喷气,喷到患者的脑后位置以及面部,为患者降温,避免患者由于带了头套而感觉太热,也可以避免患者出汗导致患者头部与气囊之间发生滑动,同时这些气流可以让患者呼吸到流动的空气,减缓一些患者在核磁共振仪器内部而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问题,使得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检查,与现有采用镇定剂制动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头套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使用镇静剂手段来制动而导致患者尤其是低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绑带自由端设有卡扣,所述核磁共振仪器的支撑板上设有多个供卡扣连接的连接头。设置多个连接头可以方便地调整卡扣的位置,进而调整整个头套的位置,以适应身高体型不同的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54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管本体为整体式的PH电极导管
- 下一篇:核磁共振检查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