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的防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61973.8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6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本强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1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电梯本体 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 防烟装置 供氧装置 通风装置 外界空气 通风管 主电源回路 其他装置 出口孔 上端 吸入 断电 烟雾 过量 挤压 体内 供电 净化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的防烟装置,包括电梯本体,设置在电梯本体内部顶端的供氧装置,净化装置,通风装置以及固定在电梯本体上并用于电梯主电源回路断电时给其他装置供电的UPS不间断电源,本实用新型通过通风装置通过矩形通风管并由出口孔向电梯内注入外界空气,被注入电梯内的空气将电梯内的空气将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毒气体和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毒气体分别被挤压到设置在电梯本体下方和上方的净化装置内并被净化装置净化掉,一方面提高了除去电梯本体内的烟雾效率,另一方面防止有毒气体直接排到外界空气从而污染空气质量,电梯本体内部上端设置有供氧装置,可防止被困人员因吸入过量的有毒气体而导致中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的防烟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楼房遭遇火灾时,若此时电梯内还有人员未及时掏出,则被困在电梯内,而火灾产生的烟尘可随着井道或电梯门的缝隙进入到电梯内,乘坐电梯的人除了面临电梯有可能带来的个照片呢个安全问题外,还要对进入电梯内的烟尘有所防范。据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的死亡者中有60%-80%的死亡原因与火灾产生的烟雾有关,烟尘主要包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五氧化二磷等混合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容易发生中度死亡。而现有的电梯通风设备一般与井道空气连通,虽然保持电梯中空气的流通,却无法保证通入的电梯内的空气质量,从而不能防止电梯内的烟尘对被困人员造成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防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的防烟装置,包括电梯本体,设置在电梯本体内部顶端的供氧装置,净化装置,通风装置以及固定在电梯本体上并用于电梯主电源回路断电时给其他装置供电的UPS 不间断电源,所述电梯本体顶端和底端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净化装置一、净化装置二和净化装置三,且净化装置一包括固定在电梯本体侧壁上并与其相通的净化箱体,等间距分布在净化箱体内的净化层以及固定在净化箱体外壁并与其相通的吸风机,所述净化装置一、净化装置二和净化装置三的结构相同,所述供氧装置包括通过复位弹簧固定在电梯本体内部顶端的供氧管,设置在供氧管左右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升降机构,以及通过软管与供氧管连接的供氧面罩,且供氧管为密封结构,所述电梯本体上端开设有储氧仓,且储氧仓通过连接软管与供氧管相通,所述电梯本体外部设置有与储氧仓连通的供氧机,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梯本体四周内壁开设的矩形凹槽内的矩形通风管,等间距分布在通风管内壁上的出口孔,以及固定在电梯本体外壁上并与矩形通风管连接的鼓风机,且通风装置固定在位于电梯本体二分之一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体与电梯本体接通处设置有单向阀,且净化箱体与电梯本体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净化层为活性炭净化层,且每个净化层至少包括两层。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供氧管铰接的滑行块,固定在滑行块顶端的永磁铁一以及竖直固定在电梯本体内壁上并与滑行块滑动连接的矩形滑槽,且矩形滑槽底端沿其垂直方向开设有固定凹槽,且固定凹槽底部设置有与永磁铁一磁性相反的永磁铁二。
优选的,所述供氧管侧壁通过链条与矩形滑槽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氧仓与连接软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电磁阀,且电磁阀与分别对应设在在电梯本体外壁和内壁上的控制器和烟雾浓度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上设置有防护栅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本强,未经胡本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61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自动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厢式电梯用顶棚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