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进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3962.1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1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白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帆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阀 五通阀 气体检测仪 进样系统 出口端 进口端 进气管 脱氧 进样 气体标准物质 本实用新型 气体选择 外界空气 一端连接 仪器仪表 逐点检测 复现性 灵活的 针形阀 校准 测量 检测 | ||
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进样系统,包括具有四个进样连接端的五通阀,五通阀的出口端连接三通阀的第一进口端,三通阀的第二进口端分别连接脱氧管的一端和第二进气管,脱氧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气管;三通阀的出口端通过针形阀连接进仪器管路;使用时,将三通阀切换到气体标准物质进样方向,便可让待检仪器仪表从零点开始,利用五通阀1的切换逐点检测校准;本实用新型具有不会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达到检测快速,测量复现性高,气体选择灵活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仪,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检定校准快速进样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对气体分析仪检定校准所用的多种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中,都对取样装置气路连接进行了要求,但缺少一种设备可以普适多种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要求。而且在目前所存在的类似装置中,对于一些特定的分析仪仍未达到规程规范要求,并且均存在流量控制不准确,测量复现性较差和容易混入杂质气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进样系统,能够有效避免了空气对于气体切换带来的影响,满足各种气体分析仪检定规程或者校准规范中检定点的数量和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进样系统,包括具有四个进样连接端的五通阀1,五通阀1的出口端连接三通阀2的第一进口端,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分别连接脱氧管3的一端和第二进气管7的出口,脱氧管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进气管8;三通阀2的出口端通过针形阀4连接进仪器管路6。
进一步的,所述的脱氧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气管8之间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进气管8与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之间以及第二进气管7与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之间分别安装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2的出口端通过针形阀4分别连接带流量调节旋钮的旁通流量计9的一端和带流量调节旋钮的进样流量计10的一端;旁通流量计9的另一端连接放空管路;进样流量计10的另一端连接进仪器管路6。
进一步的,所述的旁通流量计9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五通阀1具有四个进样连接端以及一个出口端,四个进样端可连接四种标准气体物质进气管,五通阀1的转换可快速进行对仪器仪表的多点测量与校准;五通阀1选择出一种的标准气体物质和零点气体的切换采用后续气路的三通阀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多用途气体检测仪进样系统,包括具有四个进样连接端的五通阀1,五通阀1的出口端连接三通阀2的第一进口端,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分别连接脱氧管3的一端和空气进气管7的出气口,脱氧管3的另一端连接氮气进气管8;氮气进气管8与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之间以及空气进气管7与三通阀2的第二进口端之间分别安装有单向阀,可在免除手动切换的情况下保证两路气体不会产生交叉影响;所述三通阀2的出口端通过针形阀4分别连接旁通流量计9的一端和进样流量计10的一端;旁通流量计9的另一端连接放空管路;进样流量计10的另一端连接进仪器管路6,对被测仪器设备的进样流量控制采用一个进样流量计和一个旁通流量计的调节旋钮来控制。当进样流量满足被测仪器设备的流量要求时,多余的气体会通过旁通流量计放空。放空处安装单向阀,避免大气回流进入装置从而污染进样气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五通阀1具有四个进样连接端以及一个出口端。四个进样端最多可连接四种标准气体物质进气管,出口端连接后三通阀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帆,未经白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3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