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5506.0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6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昌和蛋白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2 | 分类号: | C11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21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层 竖向隔板 蒸炒锅 复数 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 导热油路 出油口 进油口 体内部 上板 下板 锅体内壁 夹层空间 受热均匀 复数层 对向 锅体 热油 竖向 流出 | ||
1.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体(1)内部设有复数个夹层,复数个夹层将锅体(1)内部竖向分成复数层,所述夹层包括下板和上板,下板和上板之间通过复数个竖向隔板相连接,相邻竖向隔板的对向端分别与锅体(1)内壁相连接,竖向隔板将夹层空间隔成S形,每个夹层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热油从进油口进入夹层按S形路线从出油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为三个,即为第一夹层(11)、第二夹层(12)和第三夹层(13),将锅体(1)内部分为三层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部三层空间对应外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油道(21)、第二油道(31)和第三油道(41);第一油道(21)即设有第一进油口(211)连接第一夹层(11)的第一出油口(113),又设有位于第一夹层(11)进油口(112)上方的第二出油口(212),第二出油口(212)与第二夹层(12)的第二进油口(121)通过第一竖向油道(61)相连接;第二油道(31)即设有第三进油口(311)连接第二夹层(12)的第三出油口(122),又设有位于第二夹层(12)第二进油口(121)上方的第四出油口(312),第四出油口(312)与第三夹层(13)的第四进油口(131)通过第二竖向油道(51)相连接;第三油道(41)即设有第五进油口(411)连接第三夹层(13)的第五出油口(132),又设有位于第三夹层(13)第四进油口(131)上方的第六出油口(4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焊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板与夹层下板设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21)、第二油道(31)和第三油道(41)为横向U形,横向焊接在锅体(1)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油道(61)和第二竖向油道(51)为竖向U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12)连接进油接头(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出油口(412)连接出油接头(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榨油机蒸炒锅导热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出油口(412)连接出油接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昌和蛋白饲料有限公司,未经衡阳昌和蛋白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55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油净化装置
- 下一篇:榨油机蒸炒锅自动加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