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聚泵调节式介杆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77584.4 | 申请日: | 201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5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刚;张学永;石娜;王翠丽;郑胜忠;申亚荣;陈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F16J15/24 | 分类号: | F16J15/24;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填料 密封函 注聚泵 压盖 压帽 介杆密封装置 油田三次采油 本实用新型 更换频率 检修方便 壳体连接 螺纹连接 螺栓 杆密封 固定孔 润滑油 中心孔 压紧 压住 安全生产 穿过 清洁 节约 | ||
一种注聚泵调节式介杆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函(1)、密封填料(2)、压帽(3)、压盖(4)、介杆(5);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函(1)内设有密封填料(2),压帽(3)压住密封填料(2),压盖(4)与密封函(1)螺纹连接,将密封填料(2)压紧,介杆(5)从密封函(1)、密封填料(2)、压帽(3)、压盖(4)的中心孔(Z)通过,螺栓穿过密封函(1)上的固定孔(G),将密封函(1)与注聚泵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油田三次采油中使用的注聚泵介杆密封,结构简单,安装检修方便,可靠性好,价格低廉,减少了密封填料更换频率,做到清洁、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润滑油,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三次采油中使用的注聚泵密封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注聚泵调节式介杆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注聚现场采用的注聚泵是往复式柱塞泵,它是泵送聚合物介质的关键设备。孤东三采中心使用的注聚泵大部分是胜利油田总机械厂生产的往复式柱塞泵。在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造成注聚泵润滑油浪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当介杆受伤或添加润滑油过量、介杆同轴度较差时,出现介杆油封失效,出现严重的漏油现象;二是当柱塞磨损严重,盘根发生刺漏,造成聚合物母液通过介杆带入曲轴箱,使得润滑油发生变质,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差,一旦巡回检查不及时,容易造成曲轴箱温度过高,发生烧瓦现象。三是当注聚泵的轴承损坏,轴承碎屑进入润滑油,造成轴瓦磨损,润滑油变质,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注聚泵的正常生产,浪费了大量的润滑油。
注聚泵的动力端为箱型结构,动力端采用飞溅方式对曲轴、连杆、十字头等运动部件摩擦副进行润滑,箱体内下部即为油池。在注聚泵的箱体上,有两处运动部位是靠油封来实现密封的,一是介杆进入曲轴箱部位,二是曲轴外部与曲轴箱连接处,这两处都是靠油封来实现密封的,润滑油主要是通过油封处泄漏的,这是影响润滑油漏失的内部因素,为主要因素,当柱塞损坏,盘根刺漏,母液通过介杆进入曲轴箱,造成润滑油发白变质,粘度降低,这是影响润滑油漏失的外部因素。所以,只要我们找到了影响润滑油漏失的内因和外因,就能找到解决润滑油漏失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注聚泵调节式介杆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函、密封填料、压帽、压盖、介杆;其特征是:所述注聚泵调节式介杆密封装置的密封函内设有密封填料,压帽压住密封填料,压盖与密封函螺纹连接,将密封填料压紧,介杆从密封函、密封填料、压帽、压盖的中心孔通过,螺栓穿过密封函上的固定孔,将密封函与注聚泵壳体连接。
所述密封函所述密封函阶梯圆柱体切割结构,右边下部为法兰缺,周边水平对称设有四个固定孔,中心孔为阶梯孔,左边大孔设有内螺纹与压帽外螺纹配合,下部设有“L”型回油孔。
所述密封填料为铅粉油浸石棉盘根。
所述压帽为阶梯圆环结构,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设有内环形槽,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外圆设有外环形槽,内环形槽与外环形槽通过十字通孔联通。
所述压盖同样为阶梯圆环结构,设有中心孔,左端外径小于右端外径,左端设有外螺纹与密封函内螺纹配合,左端外圆均布设有六个长方形装卸槽。
工作原理:将原来的注聚泵介杆固定油封,改为螺纹调节压盖,压盖压紧密封填料,密封填料产生径向形变,孔径变小,受力均匀,散热效果好,自动补偿能力强,实现介杆密封,根据润滑油的漏失量随时调节,另外,该装置实现了“零负荷”密封,压帽中心孔的内环形槽通过十字通孔与外环形槽联通,通过密封函内下部回流孔,将介杆带出的机油重新回流到曲轴箱,实现“堵”、“疏”结合,使油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工作,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775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