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1601.1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2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少雄;殷宪峰;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B63B13/00 | 分类号: | B63B13/00;B63J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张耐寒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井 主机舱 机舱 连通 舱底水舱 收集系统 舱底泵 干式舱 底水 水泵 货舱 连接管路 船舶 本实用新型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机器处所舱、多个货舱、主机舱、推进机舱和舱底水舱,所述机器处所舱和货舱内均设置有多个污水井,多个污水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各个污水井与所述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机舱内设置有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主机舱舱底泵;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主机舱舱底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推进机舱内设置有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舱底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舱底水是指机舱或货舱舱底积水,专门用于排除舱底积水的管路系统称为舱底水系统。舱底水系统主要由舱底水泵、舱底水管路、油水分离器及有关阀件组成。舱底水系统的作用是根据船舶营运的需要,及时将机舱和货舱积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后排至舷外,达到清除船舶舱底积累的污水油的目的。
一般而言,正常运行的船舶,机舱舱底积水量为1~10m3/d;当船舶破损时,舱底水系统还可用于应急排出积水。而舱底水必须得到及时的排除,否则舱底水会影响船舶的稳定性,使船体的结构锈蚀和使机器处所处于潮湿环境,严重时会危及船舶的安全。排放的方法是在各舱的舱底设置污水井,使舱底水随着船舶摇晃流至污水井内聚集,在污水井处装上吸入过滤器,并与吸入管路相通,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值班人员开启舱底水泵,把舱底水输送到油水分离器处理,然后把污油排放到污油舱,把水从排舷外管排放出去。
科考船舶不同于普通商船,一般商船除了将舱底水系统用于抽取机器处所的舱底水外,更重要的是用于抽取货舱内的积水。相对来说,商船的机器处所较少,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机器处所的舱底水也相对集中,便于管理。而科考船受船型及搭载可靠设备的影响,机器处所多,设备分布相对不集中,因此收集舱底水的污水井较多。这样就直接导致舱底水管路较长,舱底水泵工作时达不到真空度或吸空的可能性增加,使得舱底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当船舶在外力作用下遭到损伤,船舶将会进水,如果船舶某舱室破损严重,那么该舱室的进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此时需关闭进出该破损舱室的水密门。如果破损的地方正好位于泵浦所在的机器处所,污水泵及该舱内的所有机械设备将停止工作,这将导致该舱内的污水无法排出。即使破损位置已被堵住,舱外的水无法进入舱内,但由于污水泵无法工作而使得进水舱的水无法被排出。而该舱内连通的相关阀门也无法关闭,这样会影响到别的泵浦的工作,严重情况下会因为阀门未关闭而导致管路之间相通而产生串水,使船上险情不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其能将污水井内的污水及时排至舱底水舱内且能有效防止泵启动时出现吸空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机器处所舱、多个货舱、主机舱、推进机舱和舱底水舱,所述机器处所舱和货舱内均设置有多个污水井,多个污水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各个污水井与所述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机舱内设置有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主机舱舱底泵;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主机舱舱底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推进机舱内设置有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艏侧推舱,所述艏侧推舱内设置有艏部喷射泵,所述艏部喷射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1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圆筒式多孔径设备安装基座
- 下一篇:道门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