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二次电缆辅助对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2408.X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5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其筠;吴帆;拱志新;王新铭;王志远;李钊;王瑜;王楠;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线器 接收端 二次电缆 对线 本实用新型 电源端电路 二极管 测试回路 接地插孔 蜂鸣器 并联 电路 发光二极管 可充电电池 便于携带 充电电源 电源开关 技术特点 接线操作 输出插孔 现场作业 电源端 接入端 体积小 一次性 变电站 重复 劳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二次电缆辅助对线器,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对线器电源端包括机壳及其内部的电源端电路,该电源端电路包括充电电源接入端、可充电电池、二个二极管、电源开关、蜂鸣器、发光二极管、输出插孔和接地插孔;所述对线器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机壳及其内部的接收端电路,该接收端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测试回路,多个并联的测试回路末端经二极管D3、蜂鸣器连接至接地插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其通过一次性接线操作,即可快速、可靠完成对线工作,可极大程度减少现场对线作业的重复劳动,满足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需求,极大程度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同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操作便捷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二次电缆辅助对线器。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安装前,需对二次电缆进行核对。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对线工作,在进行对线时,必须要两组人员配合作业。两组人员分别位于电缆两端,一端工作人员选择一根电缆芯与站内接地线连接,另一端工作人员通过万用表蜂鸣档逐一测量本侧电缆芯与站内地线间的通断,双方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完成单芯核对工作后,在两端分别套上回路标签。
上述人工对线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重复作业多,易发生人工操作失误,总体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效率高且能够快速、可靠地完成对线工作的新型二次电缆辅助对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二次电缆辅助对线器,包括对线器电源端和对线器接收端,所述对线器电源端包括机壳及其内部的电源端电路,该电源端电路包括充电电源接入端、可充电电池、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源开关、蜂鸣器、发光二极管、输出插孔和接地插孔,所述充电电源接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源相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经二极管D1后连接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经二极管D2、电源开关、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后连接至输出插孔,外部电源负极、可充电电池负极连接至接地插孔;所述对线器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机壳及其内部的接收端电路,该接收端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测试回路,多个并联的测试回路末端经二极管D3、蜂鸣器连接至接地插孔,每个测试回路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输入插孔和发光二极管。
所述可充电电池采用12V直流可充电电池。
所述对线器电源端和对线器接收端内的蜂鸣器均采用宽幅直流蜂鸣器,其自适应电压范围3V-24V。
所述对线器接收端上的充电电源接入端、电源开关、蜂鸣器、发光二极管、输出插孔和接地插孔均设置在电源端机壳上。
所述对线器接收端上的输入插孔、发光二极管、接地插孔及蜂鸣器均设置在接收端机壳上。
所述电源端机壳、接收端机壳均采用硬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电源端设置电源回路并在接收端设置多路测试回路,将电源端与接收端连接在一起,通过一次性接线操作,即可快速、可靠完成对线工作,可极大程度减少现场对线作业的重复劳动,满足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对线需求,极大程度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同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操作便捷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收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2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雷器动作过程记录分析系统
- 下一篇:AFGF成品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