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片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4846.X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3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双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冯瑞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片 集流管 隔片结构 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 插槽 凸部 表面开设 表面设置 配合限位 组装良率 换热器 内壁 泄漏 装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片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该隔片结构用于集流管内部整流,集流管表面开设有一插槽,所述隔片通过插槽插设在集流管内部,所述隔片表面设置有凸部,在隔片装配后,所述凸部与集流管的内壁配合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小,有效提高隔片组装良率,降低因隔片导致的换热器泄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片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相比,具有换热效率高、工质用量少等优点。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微通道换热器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会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例如空调行业、汽车行业、化工机械行业。微通道换热器由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和布置于左、右集流管之间的微通道扁管以及位于相邻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构成。集流管通过其中的隔片对换热器中冷媒流通的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发挥换热器的最佳能力。集流管的横截面一般都是圆形和方形,因此隔片的外形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圆形的。隔片通过集流管上的槽,插入其中,达到阻隔效果。然而,隔片插入集流管后,很可能发生松动,导致钎焊后发生外泄漏或者内部泄漏,导致产品报废或性能下降,不合格品必须报废。
如今也具有一些改进方式,在公告号为CN205690956U和CN203586918U的专利文献中提及,为了保证隔片焊接时的位置精度,在隔片对应的集流管底部开设定位槽,定位槽用于卡住隔片,达到定位目的,但是在集流管底部开设贯通的定位槽结构会增加泄漏风险,从而导致产品不良;在公告号为CN204494913U的专利文献中提及,为了保证隔片焊接时的位置精度,在隔片上设置了凸缘和凸耳,凸缘用于抵接集流管内壁,凸耳则在隔片安装到位后通过弯折达到压紧集流管外壁作用,虽然固定效果好,但是增加了集流管组装工艺,结构复杂,且不能确保能有效包裹住集流管,同样存在泄漏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片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小,有效提高隔片组装良率,降低因隔片导致的换热器泄漏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片结构,用于集流管内部整流,集流管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隔片通过插槽插设在集流管内部,所述隔片表面设置有凸部,在隔片装配后,所述凸部与集流管的内壁配合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设置在隔片的一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的数量至少为2,且分布设置在隔片的两个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的凸出高度尺寸大于0.5mm且小于隔片的厚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表面设置有导向面。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台阶部。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的两个侧边设置为直线边。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通过冲压成型。
基于上述隔片结构,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隔片上的凸部让隔片限位在集流管上,在产品生产或者移动中,不易产生松动,减少钎焊后的泄漏或内漏;同时也能减少隔片导致换热器内漏而产生的性能下降。
隔片整体结构简单可靠,装配时也不存在工序复杂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片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正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4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管束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的板式换热器固定压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