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6218.5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2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崔志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有限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片 冷端 电芯 动力电池包 合围 散热结构 承接部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内壁 热端 贴附 环绕 内侧壁连接 导热 导热系数 高度空间 空间占用 快速散热 内侧壁 水冷板 减小 柔软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其中,散热结构包括:冷端石墨片及热端石墨片组,冷端石墨片贴附于动力电池包外壳的内壁;热端石墨片包括:电芯合围部、承接部及冷端连接部,电芯合围部环绕在至少一个电芯外缘,冷端连接部连接于冷端石墨片内侧壁,承接部设置在电芯合围部与冷端连接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片导热系数高、导热均匀、厚度小及柔软的特性,对电芯进行快速散热,并且冷端石墨片贴附于动力电池包外壳的内壁;而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外缘,冷端连接部与冷端石墨片内侧壁连接,承接部设置在二者之间,皆不需要占用额外的高度空间,相对于水冷板而言,减小了空间占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动力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决定了整车的性能。电芯的温升性能是动力电池包关键安全性能之一。针对电芯温升改善的散热技术有很多种。
目前主要有采用的散热方式为:电芯模组外置冷水板的散热方式,这种散热方式的缺点是冷水板占用的空间较大。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及新能源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板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其包括:冷端石墨片及热端石墨片组,所述冷端石墨片贴附于动力电池包外壳的内壁;所述热端石墨片组包括至少一种热端石墨片,所述热端石墨片包括:电芯合围部、承接部及冷端连接部,所述电芯合围部环绕在至少一个电芯外缘,所述冷端连接部连接于冷端石墨片内侧壁,所述承接部设置在电芯合围部与冷端连接部之间。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热端石墨片组包括:第一热端石墨片,所述第一热端石墨片的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模组中多个电芯的外缘。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热端石墨片的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模组中所有第N层电芯的外缘,所述N大于1,所述电芯模组中的电芯规则排布。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热端石墨片的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模组中任意多个相邻的电芯外缘。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热端石墨片组还包括:第二热端石墨片,所述第二热端石墨片的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模组中一个电芯的外缘。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热端石墨片的冷端连接部与第一热端石墨片相连接。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热端石墨片的冷端连接部与冷端石墨片的内侧壁相贴合。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热端石墨片组包括:第二热端石墨片,所述第二热端石墨片的电芯合围部环绕在电芯模组中一个电芯的外缘。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热端石墨片的冷端连接部与冷端石墨片的内侧壁相贴合。
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石墨片的动力电池包散热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有限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有限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6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