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9639.3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5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雷宪章;谯耕;周育桢;王海田;金露;周建辉;蓝元良;王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5/00 | 分类号: | F25B25/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吴黎 |
地址: | 德国柏林康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路 散热器 回流管路 循环冷却装置 连通 第一换热器 流体 本实用新型 管道冻结 流体吸收 预热 吸收 出口 | ||
1.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路、回流管路、第一换热器和散热器,其中,
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
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
所述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中,用于对流入所述散热器的流体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和/或所述回流管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路中,用于对流出所述散热器的流体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补充管路和第二换热器,其中,
所述补充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回流管路补充流体;
所述补充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补充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8.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第一阀的第一管;
设置有第二阀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三阀的第三管;
设置有第四阀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五阀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六阀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
第一换热器,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
散热器,其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有第七阀的第七管;
设置有第八阀的第八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九阀的第九管;
设置有第十阀的第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九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十一阀的第十一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十二阀的第十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连通;
第二换热器,其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十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九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十二管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96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