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89844.X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9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静娟;张优;马强;孙若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32;B01D53/64;C01G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重金属汞 脱除 烟气 本实用新型 烟气出口 运行成本 除雾器 电厂 高压放电装置 在线测量装置 侧壁顶端 电除尘器 溶液液面 水平设置 脱汞效率 烟气入口 依次设置 脱硫塔 烟道 侧壁 底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包括:沿烟道依次设置于电厂电除尘器和脱硫塔之间的第一汞在线测量装置、高压放电装置和溶液吸收塔;所述溶液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的侧壁底端,所述溶液吸收塔的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的侧壁顶端,所述溶液吸收塔中水平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内的溶液液面与烟气出口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脱汞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并且其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比较低,易于实现,容易在电厂推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烟气中重金属汞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是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耗国,煤炭燃烧是汞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2012年1月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增加了汞的排放指标,规定我国火电厂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为0.03mg/m3。燃煤烟气汞污染治理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国际上较成熟的脱汞技术主要为活性炭喷射吸附法,利用改性过的活性炭将烟气中的汞氧化吸附脱除。但由于烟气中汞的浓度非常低,烟气在烟道中停留时间短以及活性炭喷射点处烟气仍有较高的温度等因素限制了吸附剂的利用。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汞脱除效率,需要喷射大量的活性炭,且由于活性炭难以再生,导致该方法存在运行成本高,影响飞灰再利用等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等离子放电活化卤素物质的方式使烟气中的汞氧化为氧化汞,但是,其成本比较高,不利于在电厂中推广应用;并且由于卤族元素较为活泼、易挥发,也会污染烟气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该系统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比较低,易于实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包括:沿烟道依次设置于电厂电除尘器和脱硫塔之间的第一汞在线测量装置、高压放电装置和溶液吸收塔;所述溶液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的侧壁底端,所述溶液吸收塔的烟气出口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的侧壁顶端,所述溶液吸收塔中水平设置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设置于所述溶液吸收塔内的溶液液面与烟气出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进一步的,所述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还包括第二汞在线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汞在线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脱硫塔和电厂烟囱之间的烟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放电装置连接高压脉冲电源。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压脉冲电源的脉冲峰值电压为120kV,最小脉冲上升500ns,最小脉宽为500ns,最大重复频率为1000Hz。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收塔内包含稀硝酸或稀硫酸。
更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收塔内还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除雾器的下方;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向通入所述溶液吸收塔内的烟气喷淋稀硝酸或稀硫酸。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收塔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有溶液缓冲罐。
更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收塔和所述溶液缓冲罐之间还设置有溶液输送泵。
更进一步的,所述溶液缓冲罐通过管道连通有蒸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脱除烟气中重金属汞的系统利用高压放电装置将烟气中的单质汞氧化为氧化汞,再利用氧化汞易溶于酸溶液的特性,将携带有氧化汞的烟气通入溶液吸收塔中,烟气中的氧化汞被溶液吸收塔中的稀硝酸或稀硫酸吸收,从而去除烟气中的汞,使不含汞的烟气沿烟囱排出。溶液吸收塔中吸收了氧化汞的高含汞盐排入溶液缓冲罐中,并在蒸发槽中蒸发干燥,回收用于制备单质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89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