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179.X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5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韩冲;王小龙;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551;H01M10/6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范芳茗;刘静 |
地址: | 213399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热板 液冷管道 电池模组 扁平管 外壁 电池系统 覆盖 上表面 流道 导热凝胶 面积增加 散热性能 冷管道 下表面 换热 种液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所述液冷管道包括扁平管,内部设有多条流道;均热板,所述均热板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扁平管的外壁,所述均热板的上表面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且面积大于所述外壁被所述均热板覆盖的面积。本申请的均热板覆盖多条流道,与电池模组接触且面积大于所述外壁被所述均热板覆盖的面积,使得位于液冷管道均热板上的电池模组与液冷管道的换热面积增加,且上表面设有凹槽,可以放置导热凝胶,大大提升了液冷管道的散热性能。并且均热板与扁平管为一整体,使得液冷管道的结构紧凑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形成全球共识,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能源,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对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一般充电效率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升到45℃以上时,高温导致充电电池材料的性能退化,电池循环寿命也将大大缩短。当温度较低时,电池不能正常充放电,影响使用。为了动力电池有效充放电,动力电池上一般都装有电池热管理系统。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分为风冷式、直冷式、液冷式三种。其中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将电池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有效增加了动力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次数且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温度影响着动力电池的性能,而液冷系统的液冷管道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安全。
目前,由挤压板形成的液冷管道,质量较大,且存在传热空白区,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以及表面温度降低的均匀性;由冲压板形成的液冷管道,其占用空间较小,但其模具费用高,增加成本。并且传统的液冷管道和动力电池模组的接触面积小,且很难使用导热凝胶,散热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量轻,占用空间小,密闭性好,组装焊接方便,适用性强,散热性能好的动力电池的液冷管道及电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管道,所述液冷管道包括:扁平管,内部设有多条流道;均热板,所述均热板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扁平管的外壁,所述均热板的上表面用于与电池模组接触且面积大于所述外壁被所述均热板覆盖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均热板远离所述扁平管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导热凝胶。
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U型槽、矩形槽、梯形槽、波浪形槽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扁平管与所述均热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均热板覆盖所述多条流道。
优选地,所述多条流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扁平管包括所述外壁和多条肋板,所述多条肋板在所述外壁内的容纳空间中形成所述多条流道。
优选地,所述扁平管的外壁包括相对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以及相对的第三管壁和第四管壁,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平行且沿所述多条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多条肋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二管壁之间,所述第三管壁和所述第四管壁呈直线型或弧线形。
优选地,所述均热板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管壁的上表面,并形成延伸出所述第一管壁的上表面之外的至少一个散热边沿。
优选地,所述多条流道中的至少部分流道具有选自矩形截面、彼此交错设置的三角形截面、彼此交错设置的梯形截面以及槽口形截面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液冷管道,所述液冷流道下面设有弹性支撑,以便能够与电池模组紧密贴合,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液冷管道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导热凝胶与所述液冷管道的均热板的上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