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2496.1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1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青君;袁江江;万岩然;郑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C12M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花蓟马 本实用新型 顶部开口 虫体 管盖 管体 合成 干扰基因 花粉溶液 人工饲料 实验数据 网眼结构 序列设计 加样孔 可开合 透气孔 注射法 虫害 花粉 靶标 混入 饲喂 死亡率 饲养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的装置,包括:以花粉为人工饲料,将根据靶标干扰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的dsRNA混入花粉溶液中作为饲喂液饲养西花蓟马试虫;所述RNAi管包含顶部开口的管体,与顶部开口配合的可开合管盖,所述管体上设置200‑230目的网眼结构的若干透气孔,所述管盖上设置有直径为0.3‑0.7cm的加样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对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的装置能够对虫体较小的西花蓟马进行有效的RNA干扰,实验数据显示,其干扰效率达到80%左右;解决了较小的虫体进行注射法进行RNA干扰死亡率高的问题,同时合成的dsRNA能够有效对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为今后进一步克服西花蓟马的虫害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的装置。
背景技术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外源导入到细胞当中的双链RNA引发的特定基因转录后的沉默现象(Andrew Fire.1998),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最早由Guo等(1995)利用反义RNA技术研究秀丽新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par1基因功能时,发现了基因沉默现象,在此之后Fire等(1998)详细阐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制备正义/反义RNA时混入了少量的双链RNA(dsRNA)引起的,并将此现象称为RNA干扰。
昆虫的RNAi干扰方法,目前报道的有注射、浸泡、饲喂、转基因和病毒介导等,这些干扰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种昆虫选择合适的dsRNA导入方法是成功实现昆虫RNAi的关键。例如Dzitoyeva(2001)将体外合成的微量的长dsRNA显微注射到昆虫果蝇体腔内成功导致lacZ基因和nrf基因mRNA含量降低,但是步骤较为繁琐,而且注射压力以及由于注射造成的伤口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昆虫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采取此种方法会导致受试昆虫死亡率升高。Eaton等(2002)发现将果蝇胚胎浸泡在dsRNA溶液中,可以有效抑制基因的表达,但是只适用于那些容易从溶液中吸收dsRNA的特殊昆虫细胞组织和特定发育阶段的昆虫。使用转基因技术对昆虫进行RNAi首先被应用于果蝇上(Kennerdell and Carthew,2000),其后又被广泛应用于埃及伊蚊和家蚕的基因功能研究中(Travanty et al,.2004;Sandrelliet al,.2007),但是这种方法会得到转基因昆虫,而且转基因方法试验周期较长,过程较繁琐饲喂dsRNA是一种自然输入方式,对昆虫造成的侵害较小,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目前已在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多种昆虫中取得成功(Baum et al,.2007;Mao et al,.200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关于西花蓟马的功能基因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Rotenberg等(2015)采用注射的方法将体外合成的V-ATPase-B dsRNA注射到西花蓟马雌虫体内,显著降低了其相关蛋白的含量,但是西花蓟马虫体小,对其损伤很大,效率很低,而且注射方法的操作性较差。为了研究西花蓟马相关基因功能,有必要探索如何对其进行可行高效的基因沉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建立了一种高效可行的西花蓟马RNA干扰的装置。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西花蓟马进行RNA干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以花粉为人工饲料,将根据靶标干扰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的dsRNA混入花粉溶液中作为饲喂液饲养西花蓟马试虫;
在具有以下结构特点的RNAi管中进行所述饲养:
所述RNAi管包含顶部开口的管体,与顶部开口配合的可开合管盖,所述管体上设置200-230目的网眼结构的若干透气孔,所述管盖上设置有直径为0.3-0.7cm的加样孔;
饲养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2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