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过缝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4815.2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9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强;高世旺;陆雪涛;余泳;余珊珊;王艮霞;李娜;杨晓春;盛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F16L5/02;F16L43/02;E02B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于俊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过渡管道 进介质管道 弯头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块 径向间隙 整体管道 缝结构 管口 水利水电工程 出介质管道 混凝土结构 同轴套接 弯头套管 一端连接 应力变化 封闭端 双弯头 沉降 分缝 麻片 张合 折管 直管 棕绳 填充 沥青 破损 两边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过缝结构件,包括Z型整体管道、L型整体套管、进混凝土块和出混凝土块,进介质管道的一端通过进弯头连接在过渡管道的一端,过渡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出弯头与出介质管道的一端连接,形成Z型整体管道;进介质管道、进弯头和过渡管道的外部依次同轴套接进套管、弯头套管和出套管,形成L型整体套管;所述进套管的管口和进介质管道的径向间隙之间,以及所述出套管的管口和过渡管道的径向间隙之间填充棕绳、沥青麻片形成封闭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弯头连接的折管代替直管进行过缝,以适应分缝两边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和张合,不会因应力变化大造成管道破损,适应建立在各种基础上的水利水电工程管道过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过缝结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电站、泵站油、气、水系统等管道通过坝体或厂房分缝时,为了避免分缝两端的混凝土沉降不均匀及缝隙张开或闭合造成对管道的破坏,通常做法是在分缝处采用一定长度的直管道空腔,以适应分缝两侧的大体积砼块,但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对位移,使得连接的管道弹性应力应限制在移动标准以内。
通常采用预留空腔长度的方法进行管道过缝,具体操作:把空腔内的管道视作两端固定的圆环形截面梁,考虑砼块的各种载荷作用以及温度变化情况,结合具体的地基性质而出现的缝隙张开(或闭合),相对不均匀沉陷和管道内的液体压力,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管壁的压力。再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当量应力不超过允许应力的原则,确定空腔的最小长度L。
但这种处理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明确确切的沉降量、张开量以及闭合量,且计算出来的空腔长度较长,比如DN400的钢管,压力等级为1Mpa,当最大相对沉降量达到3mm时,缝隙张开量为5mm时,计算的空腔长度为5240mm,缝隙闭合量为5mm时,计算的空腔长度为6100mm。对于建立在岩基上的工程,沉降及水平张缩不大,采用此种方法尚方便施工。而对于建立在软基础上的工程,规范规定最大沉降量为不大于50mm,水平张缩缝预留达到30mm,如仍按预留直管道空腔长度的方法进行计算处理,不但计算程序复杂,且施工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过缝结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过缝处理时预留直管道的伸缩变形能力有限,施工极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道过缝结构件包括Z型整体管道、L型整体套管、进混凝土块11和出混凝土块12;所述Z型整体管道包括进介质管道1、进弯头4、过渡管道3、出弯头5和出介质管道2;所述L型整体套管包括进套管6、弯头套管8和出套管7;
所述进介质管道1的一端通过进弯头4连接在过渡管道3的一端,所述过渡管道3的另一端通过出弯头5连接在出介质管道2的一端;使进介质管道1、进弯头4、过渡管道3、出弯头5、和出介质管道2形成Z型整体管道,且进介质管道1的另一端与出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呈平行状态;所述进弯头4和出弯头5均为直角弯头;
所述进介质管道1的外部同轴设有进套管6,进弯头4的外部同轴设有弯头套管8,过渡管道3的外部同轴设有出套管7,所述进套管6、弯头套管8和出套管7依次连接并形成L型整体套管;所述L型整体套管和Z型整体管道的径向之间设有径向间隙;
所述进套管6的管口和进介质管道1的径向间隙之间填充棕绳9、沥青麻片10,形成封闭端;所述出套管7的管口和过渡管道3的径向间隙之间填充棕绳9、沥青麻片10形成封闭端;使L型整体套管和Z型整体管道形成整体管道;
所述进混凝土块11和出混凝土块12呈并列排列状态,二者之间设有缝隙;
所述Z型整体管道位于并列的进混凝土块11和出混凝土块12内,所述进介质管道1的另一端伸至进混凝土块11的外部,所述出介质管道2的另一端伸至混凝土块12的外部。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未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4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梁
- 下一篇:穿板接头组件的防水装置及穿板接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