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及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6559.0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祥;庞中秋;张泽伟;岑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013 | 分类号: | H03K3/013;H03K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燕妮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迟单元 本实用新型 加速模块 延迟模块 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 环形压控振荡器 控制电压 输入电压 外部控制 相位噪声 充放电 前一级 输出端 有效地 振荡器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包括N级延迟单元,每级延迟单元包括一延迟模块和两加速模块,其中,所述延迟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加速模块,所述加速模块的控制电压由前一级延迟单元的延迟模块提供,延迟单元的输入电压连接外部控制电压。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压控振荡器的延迟单元进行充放电流,提高了延迟单元的转换速率,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环形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荡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及振荡器。
背景技术
压控振荡器作为一种信号产生电路,是各种电子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手机、锁相环、雷达、数字无线通信、发射机接收机等各种电子系统中。
在如今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终端产品的要求更是小而薄,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体积小、性能高的单片集成电路满足这一需求。在单片集成电路主要是用到的工艺有两种,即双极型和MOS型工艺。使用MOS型工艺制造的芯片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集成度高、造价低等优点。
在CMOS集成电路中经常使用到两种类型的压控振荡器,即环形压控振荡器和LC压控振荡器。环形压控振荡器可由奇数个反相器首位串联构成,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起振,也比较容易集成,调谐范围宽等优点,可通过插值法、改变充放电流或负载大小等方式调节频率,但其Q值较低,噪声抑制能力较差,通常用在频率精度要求不高的高频振荡电路中。
现有技术中的环形压控振荡器的主要缺点是相位噪声高,拓补结构的优化及高性能电感、电容的制作。振荡器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振荡器的噪声包括自身器件产生的噪声和外界干扰噪声,这两种噪声都可能影响到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多数情况下,幅度的扰动可以忽略或者无关紧要,只有随机的频率偏移需要考虑。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及振荡器,以增强其对噪声的抑制能力,使其相位噪声性能达到LC结构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压控振荡器电路,至少包括:N级延迟单元,每个所述延迟单元至少包括一个延迟模块、具有同样结构的第一加速模块和第二加速模块,其中N为奇数;
所述延迟模块具有电压控制端、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
所述第一加速模块和第二加速模块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电流节点;
N个所述延迟模块串联连接,即第N个延迟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N+1个延迟模块的输入端;每个延迟模块的电压控制端相互连接;
每个所述延迟模块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各与一加速模块的电流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加速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加速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且同时与延迟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加速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加速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且同时与延迟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一加速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N级延迟单元中的第一加速模块的电流节点;第一级延迟单元的第二加速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N级延迟单元的第二加速模块的电流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速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PMOS管至第四PMOS管和第一NMOS管至第四NMOS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6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式校准电路
- 下一篇:同轴结构快脉冲峰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