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7169.5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1011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豁口 弧形空腔 通风孔 弧形弹片 夹持器 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开口 空心螺栓 神经外科 条形凹槽 颅脑 通孔 连通 连接为一体 依次设置 引流 电热丝 多条棱 背对 正对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包括基座,基座一侧设置开口;基座位于开口的内侧设置有弧形豁口,弧形豁口的两端与开口连接为一体;弧形豁口内安装有弧形弹片,弧形弹片通过空心螺栓固定于基座上,空心螺栓形成有贯穿两端的通孔;弧形弹片的背对弧形豁口的一面依次设置有多条棱,相邻的棱之间形成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基座内正对弧形豁口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空腔,通孔与弧形空腔连通,弧形空腔内安装有电热丝,弧形空腔靠近弧形豁口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风孔对应的第二通风孔;基座上设置有与弧形空腔连通的第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夹持器有利于保持引流顺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颅脑疾病的常用方法,在手术结束后,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颅内置入引流管,帮助积血积液的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等症状。引流管对患者的治疗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引流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一旦引流不畅通,很容易引发患者病情加重。
影响引流畅通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引流管固定的不牢固:医生在固定引流管时,经常会用夹子、卡子等夹持器将引流管固定到支架上,这种方式,患者在动的时候,由于夹持器或支架与引流管之间的摩擦较小,引流管有时会意外脱离夹持器,从而造成局部过于松动形成折弯,使引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2、人体组织液一般含有脂类成分,容易凝固附着于引流管的内壁上,使引流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人们一直在努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开口的内侧设置有弧形豁口,所述弧形豁口的两端与所述开口连接为一体;所述弧形豁口内安装有弧形弹片,所述弧形弹片通过空心螺栓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空心螺栓形成有贯穿两端的通孔;所述弧形弹片的背对所述弧形豁口的一面依次设置有多条棱,相邻的棱之间形成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基座内正对所述弧形豁口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空腔,所述通孔与所述弧形空腔连通,所述弧形空腔内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弧形空腔靠近所述弧形豁口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风孔对应的第二通风孔;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空腔连通的第三通风孔,并且,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与电热丝连接的供电接口;所述基座的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架的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磁铁,所述磁铁镶嵌于所述基座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C形卡箍,所述C形卡箍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C形卡箍的两端一体设置有夹紧片,所述夹紧片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C形卡箍的内侧靠近所述夹紧片的位置固定有橡胶块。
可选地,所述供电接口位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孔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神经外科的颅脑引流管夹持器,使用时,将引流管经开口推进弧形豁口,卡在弧形弹片上,通过连接结构将基座固定于支架上,第三通风孔连接送风机构,比如风机、进风管道等,通过供电接口连接电源给电热丝供电,电热丝发热,送风机构将电热丝发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经通孔以及第二通风孔和第一通风孔进入条形凹槽,经条形凹槽排出,在此过程中,该热风使被夹持的引流管附近温度升高,使引流管内的人体组织液中的脂类成分不容易凝固,从而保持引流顺畅;
此外,通过设置多条棱,在弧形弹片的内表面上形成防滑结构,使引流管不容易脱离夹持器,不容易造成局部过于松动形成折弯,从而保持引流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7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透患者用的导管保护带
- 下一篇: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