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电池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98707.2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坚;杨金秀;钟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地板 电池安装 后纵梁 地板总成 安装点 安装梁 侧梁 安装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 前纵梁后段 安装结构 车用电池 后地板 安装操作 依次连接 直线布置 直线分布 纵向位置 电池包 上电池 传力 向后 车身 车型 地板 自动化 汽车 统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梁总成、地板总成和后纵梁,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和后地板,安装梁总成安装于前地板,后纵梁安装于后地板,安装梁总成包括沿同一纵向位置依次连接的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侧梁和电池安装梁,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侧梁和电池安装梁均设有用于安装电池包的安装点,安装点沿地板总成的纵向方向呈直线布置,电池安装梁与后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安装梁分别与前地板侧梁和后纵梁连接,形成一条前地板向后地板的传力线路,加强了车身的弯扭刚度;另外纵向方向呈直线分布的安装点,便于调整安装点位置,另一方面便于不同车型上电池安装点位置统一,方便了安装操作的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电池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对车内空间的影响相对小,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布置于下车体地板以下已成为最为主流的设计方案,那么就需要下车体提供电池的安装点。通常来说,电池的安装点布置在刚度和强度较好的梁上。对于多数汽车厂商来说,最初的电动车型是基于已有的传统动力车型改款而成,地板梁框架结构已经定型。有时即使是全新开发的电动车型,由于零件沿用率等考虑,也不会对框架做大幅改动。
因此,如图1所示,为了适应现有的框架走向布置,现有技术的电池安装点2呈折线分布,车身上的电池安装结构不是明确的安装梁,而是依附在原有梁结构上的若干安装支架,如图1,且距离电池模组较远的安装点需要电池包自带横梁以保证电池各个方向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具有以下问题:
1、该技术增加了更多的支架类零件,使零件数量增加,进而使零件的连接变得复杂,导致成本上升;
2、折线分布的安装点2,不同车型由于纵向和横向尺寸不同,这些点的相互位置就无法做到相同,也就无法直接做到同一款电池在不同车型上的通用,只能修改电池包适应新车型;而且,生产线上安装电池的工装设备也无法通用,随生产车型切换需要调整工装;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3、折线分布的安装梁总成1并没有直接有效连接地板总成的前段和后段,不能作为纵向的传力主干,零件数量的增加,使得车身增重却无法提高车身结构强度,降低了车身整体的轻量化系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适配更多不同结构电池的安装、同时提高电池安装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的车用电池安装结构及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梁总成、地板总成和后纵梁,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和后地板,所述安装梁总成安装于前地板,所述后纵梁安装于后地板,所述安装梁总成包括沿同一纵向位置依次连接的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侧梁和电池安装梁,所述前纵梁后段、前地板侧梁和电池安装梁均设有用于安装电池包的安装点,所述安装点沿地板总成的纵向方向呈直线布置,所述电池安装梁与后纵梁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安装梁设置于后纵梁下方且分别与后纵梁的下表面和侧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安装梁包括与前地板连接的前梁段和与后地板连接的后梁段,所述电池安装梁的外侧设有第一水平连接部,所述电池安装梁的内侧设有第二水平连接部和竖直连接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部分别与前地板和后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水平连接部与前地板连接,所述竖直连接部与后纵梁侧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点设有安装加强板。
可选的,所述安装梁总成弯折形成断面形状呈“几”字形的梁腔体,所述梁腔体内部对应所述安装点的位置贴合有所述安装加强板。
可选的,所述安装加强板包括加强部和设置于加强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梁腔体的底面配合,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梁腔体的两侧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安装梁的端部设有用于封闭梁腔体的端部封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用电池安装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98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