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1230.9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明;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插座 相线 插座孔 本实用新型 线金属 氧化锌电阻 零线插座 金属片 线连接 壳体 零线 保护装置 零线金属片 建筑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插座,以解决现有的电插座因没有保护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插座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保护线插座孔、零线插座孔和相线插座孔。保护线插座孔内设有保护线金属片(2),保护线金属片(2)的端部设有保护线连接部(3)。零线插座孔内设有零线金属片(5),零线金属片(5)的端部设有零线连接部(6)。相线插座孔内设有相线金属片(8),相线金属片(8)的端部设有相线连接部(9)。电插座设有氧化锌电阻(11),氧化锌电阻(11)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保护线连接部(3)和零线连接部(6)相连。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作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插座。
背景技术
电插座是建筑物设计安装中大量使用的用电终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用电器除了传统的照明、冰箱、空调、风扇及厨房用电器等产品之外,电脑、手机、家用网络宽带、智能电气产品等越来越多。这些产品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与电插座连接,取得电能。与传统的电气产品相比,这些电气产品有如下特点:(1)与人近距离接触,例如手机充电;(2)使用频繁;(3)价格比较高,损坏后影响生活;(4)无一例外都是电子产品,内部元器件抗过电压的能力低,供电系统的电压波动容易造成元器件绝缘击穿。
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上述电子产品的人群往往缺乏安全用电的常识;电气故障轻则损坏电子产品,重则伤害使用者,因此电插座的安全防护十分必要。建筑供电系统中,可能引起过电压击穿绝缘的因素主要有:(1)闪电电涌侵入供电系统或雷电流引起的供电系统过电压;(2)接地系统的电位反击。目前,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使用的插座均没有保护装置,供电系统的过电压容易造成上述电子产品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插座,以解决现有的电插座因没有保护装置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插座,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保护线插座孔、零线插座孔和相线插座孔,保护线插座孔内设有保护线金属片,保护线金属片的端部设有保护线连接部,零线插座孔内设有零线金属片,零线金属片的端部设有零线连接部,相线插座孔内设有相线金属片,相线金属片的端部设有相线连接部,其特征在于:电插座设有氧化锌电阻,氧化锌电阻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保护线连接部和零线连接部相连。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氧化锌电阻属于压敏电阻,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其伏安特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供电系统的保护线产生过电压、超过设定值时,氧化锌电阻瞬时导通,使零线的电压上升至与保护线的电压相同。类似地,当供电系统的零线产生过电压、超过设定值时,氧化锌电阻瞬时导通,使保护线的电压上升至与零线的电压相同。这样,就避免了电子产品外壳与零线之间的绝缘被击穿,使电子产品得到保护、避免损坏。经过上述绝缘的泄压时间在10微秒以内,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破坏绝缘。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作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电插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用氧化锌电阻的伏安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插座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保护线插座孔、零线插座孔和相线插座孔。保护线插座孔内设有保护线金属片2,保护线金属片2的端部设有保护线连接部3,保护线4连接于保护线连接部3。零线插座孔内设有零线金属片5,零线金属片5的端部设有零线连接部6,零线7连接于零线连接部6。相线插座孔内设有相线金属片8,相线金属片8的端部设有相线连接部9,相线10连接于相线连接部9。电插座设有氧化锌电阻11,氧化锌电阻11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保护线连接部3和零线连接部6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1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