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式微生物培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5690.9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0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牟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8;C12M1/34;C12M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36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内箱 半腔 本实用新型 生物培养器 进液组件 上下两端 中心隔板 导流板 导筒 进液 培养液 培养液循环 交叉设置 连接设置 内部腔体 曝气组件 倾斜向上 外侧壁面 外箱内壁 箱体底端 水通道 底端 混匀 均和 分隔 氧气 对称 开口 溶解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式微生物培养器,包括培养外箱、安装在培养箱体内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培养内箱,该培养内箱的上下两端与外侧壁面均和培养外箱内壁之间形成培养液循环间隙,培养内箱内安装有中心隔板,并将培养内箱的内部腔体分隔为对称的两个培养半腔,在中心隔板和与其相对的培养半腔的一端壁面上交叉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导流板,并在培养半腔内形成沿导流板方向的水通道,培养内箱的底端还连接设置悬于培养箱体底端上方的进液导筒,在进液导筒内布置有使其内部水向上进入培养内箱的进液组件和位于进液组件上方的曝气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多方面促进保证培养液中氧气等成分的充分溶解混匀,有效提高培养效率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式微生物培养器。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一般较为简单,有多方面的弊端,例如,不能有效地向液态基质中输送足量的气体,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不能恒温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基质内部流动性差,营养物质不能传递。
中国专利ZL201320225255.9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箱盖、气泵、进气管道、气泡发生器和出气管道,在培养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延长气泡行走路径的气泡导向结构。该装置虽然通过气泡导向结构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气泡与培养液的接触时间并促进气态营养物在培养液中的溶解,但是,由于水体流动仅通过曝气组件产生的气泡提动,其内部循环效应很弱,且对于大体积量的培养液中微生物而言,气泡溶解速率仍相对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固定式微生物培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固定式微生物培养器,包括培养外箱、安装在培养箱体内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培养内箱,该培养内箱的上下两端与外侧壁面均和所述培养外箱内壁之间形成培养液循环间隙,所述的培养内箱内安装有中心隔板,并将所述培养内箱的内部腔体分隔为对称的两个培养半腔,在中心隔板和与其相对的培养半腔的一端壁面上交叉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导流板,并在培养半腔内形成沿所述导流板方向的水通道,所述的培养内箱的底端还连接设置悬于培养箱体底端上方的进液导筒,在进液导筒内布置有使其内部水向上进入培养内箱的进液组件和位于进液组件上方的曝气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组件包括在进液导筒内转动并形成向上推进液流的螺旋桨。
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内箱的底部还连接低于所述培养外箱顶端的出液导筒,在出液导筒内也还装有使培养液向外流出的出液组件。出液组件也可以为如进液组件一样设置成螺旋桨形式,其设置可以利用上方产生的吸水效应,促进培养内箱与培养外箱内的培养液的循环流动。
进一步的,沿导流板倾斜方向,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中心隔板或培养内箱壁面之间还设有密布有微孔的多孔板。
更进一步的,多孔板上微孔的孔径小于曝气组件产生的气泡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外箱的顶部还设有出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56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96孔DNA纯化板
- 下一篇:一种可灭菌平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