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6091.9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璐;唐群才;莫元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水草 模块化 浮球 固定线 底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固定框 底座 链绳 微生物净化 吸附污染物 传质效率 吊装作业 顶部设置 净化效果 微生物膜 纵横交错 结团 打捞 水面 保证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包括链绳浮球、链绳、固定线、填料浮球、固定框、人工水草填料、底部固定装置和底座,底座通过底部固定装置连接有人工水草填料,人工水草填料的顶部设置有填料浮球,填料浮球均匀分布在固定线上,固定线纵横交错连接在固定框上。本实用新型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通过提供模块化的方式解决了目前采用人工水草固定安装维护难的问题,保证微生物净化效果,避免由于人工水草填料长满微生物膜或者吸附污染物后变沉后沉底、打绺、结团,提升水与人工水草填料的接触机率、提升传质效率、提高净化效果,可迅速找到该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的位置,并通过各种水面吊装作业方式实施打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传统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如氧化塘、表面流人工湿地以及自然的湖库自然净化过程中,存在着在水深较深区域底部缺乏沉水植物生存空间的问题。缺乏沉水植物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在水深较深区域一般的微生物缺乏附着的生存空间,因此在水深较深区域的微生物含量少,于是水体的净化能力必然会极大地减弱,影响水体生态修复的效率。
采用人工水草是解决这一缺点的重要手段,但是人工水草安装和微生物的挂膜难度较大,特别是微生物的挂膜阶段速度较慢,而且在黑臭水体中由于培养微生物需要静态曝气环境和河道流动少溶解氧的环境刚好相反,因此更是难以挂膜,造成人工调试生物挂膜的成本极高。安装好的人工水草经过多年使用微生物将会满布饱和,不能再新增更多的微生物时,其水中的对磷类污染物的吸收吸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需要重新去除老的生物膜重新培养新的生物膜才能实现持久的磷吸附吸收净化的能力,因此需要捞起清理维护,但是由于人工水草的离散安装不容易打捞,而采用绳索等方式还影响河道同行影响水体景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可以模块化培养微生物实现模块化挂膜,可以离开水面进行岸上培养维护,特别是在黑臭水体严重的应用场景下,更加容易实现挂膜,也可以实现日后的批量打捞和维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包括链绳浮球、链绳、固定线、填料浮球、固定框、人工水草填料、底部固定装置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底部固定装置,所述底座通过底部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有人工水草填料,所述人工水草填料安装在底部固定装置上,所述人工水草填料的顶部设置有填料浮球,所述填料浮球均匀分布在固定线上,所述固定线纵横交错连接在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框的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链绳,所述链绳远离固定框的一端连接在链绳浮球上。
优选的,所述人工水草填料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纤维、各类塑料材质、天然纤维或天然材料,人工水草填料的形态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片形、辫状、绳状或螺旋型,人工水草填料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取。
优选的,所述底部固定装置和底座的固定方式和材质尺寸不限。
优选的,所述填料浮球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搭配,填料浮球保证在没有固定线的同时,人工水草填料和填料浮球可处于漂浮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6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