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9117.5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蒋燕;周士升;詹淳崵;赵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2 | 分类号: | B23Q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底盖 支撑柱 活动柱 壳体 浮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外套筒 限位柱 下端 体内 第二凸缘 活动连接 活动套筒 紧固连接 螺杆上部 平行设置 自动恢复 挡板 上端 上表面 下表面 底面 顶面 伸入 推块 嵌入 穿过 贯穿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包括顶盖、壳体、底盖、推块、活动柱和支撑柱,所述顶盖和底盖分别与壳体的顶面、底面紧固连接,从而在顶盖、壳体和底盖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活动柱的下端穿过顶盖并伸入腔体内,此活动柱的上端露出顶盖,所述支撑柱设置于腔体内且支撑柱的下端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底盖上表面具有一凹槽,所述挡板下表面开有凹槽,此两根限位柱平行设置并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活动套筒,所述两根限位柱位于支撑柱的第二凸缘下方,所述螺杆上部嵌入外套筒下部并与外套筒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自动恢复初始状态的效果而无需再添加一个向下的拉力使得各个部件恢复初始状态,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精密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零件进行机加工过程中,例如对笔记本电脑后侧盖的加工,需要通过夹具对零件进行支撑定位,但是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因加工误差或者其支撑面的本身的高度不同,这样现有的夹具在装夹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某个支撑点无法可靠支撑,无法完成对零件的可靠支撑与装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支撑装置,该浮动支撑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自动恢复初始状态的效果而无需再添加一个向下的拉力使得各个部件恢复初始状态,结构巧妙,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包括顶盖、壳体、底盖、推块、活动柱和支撑柱,所述顶盖和底盖分别与壳体的顶面、底面紧固连接,从而在顶盖、壳体和底盖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活动柱的下端穿过顶盖并伸入腔体内,此活动柱的上端露出顶盖,所述支撑柱设置于腔体内且支撑柱的下端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底盖上表面具有一凹槽,此凹槽上表面开有若干供推块嵌入的通孔,所述推块包括连接部和若干凸起部,所述推块若干凸起部分别穿过底盖的通孔,所述推块的连接部下表面与底盖凹槽的上表面接触,所述若干凸起部的下表面均与一托板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柱外部套装有一固定套筒,此固定套筒位于腔体内,所述固定套筒外部同轴套装有一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的内表面与固定套筒外表面之间形成一容腔,此容腔内填充有若干钢珠,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上具有一自上而下贯通的条形开口,所述固定套筒的壁厚自上而下逐渐减薄,使得固定套筒的外表面形成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动套筒的壁厚自上而下逐渐加厚,使得活动套筒的内表面形成向内倾斜的斜面,所述固定套筒外表面的斜率小于活动套筒内表面的斜率;
所述支撑柱外部套装有一弹性组件,此弹性组件的下表面与推块的连接部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活动套筒下方,用于推动活动套筒上移;
所述顶盖下表面开有一环形槽,此环形槽内嵌入有一卡环,所述卡环下表面开有一第一弹簧槽,所述活动套筒上表面开有与第一弹簧槽对应的第二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第二弹簧槽内且位于第一弹簧槽和第二弹簧槽之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
所述活动柱外部还套装有一挡板,此挡板上表面与顶盖下表面接触,所述挡板下表面开有凹槽,所述固定套筒上端嵌入挡板的凹槽内,且固定套筒上表面与挡板凹槽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套筒下端具有一向外的第一凸缘,所述支撑柱上部具有一向外的第二凸缘,所述支撑柱上端嵌入固定套筒内,且支撑柱的第二凸缘上表面与固定套筒的第一凸缘下表面接触,还具有两根限位柱,此两根限位柱平行设置并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活动套筒,所述两根限位柱位于活动套筒下部并分别设置于支撑柱两侧,所述两根限位柱位于支撑柱的第二凸缘下方;
所述活动柱包括外套筒、支撑头、螺杆和弹簧,所述支撑头下端嵌入外套筒上端并与外套筒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上部嵌入外套筒下部并与外套筒活动连接,所述螺杆下部伸出外套筒,所述弹簧位于外套筒内并设置于支撑头和螺杆之间,所述支撑柱上表面开有供螺杆嵌入的盲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上面对面开有供限位柱穿出的条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9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