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泄能支路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09554.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诗嘉;邱伟;赵晓斌;秦康;张祖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H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路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避雷器组 晶闸管组 输出端 元器件 电阻 电路 输入端电连接 直流输电线路 负极电连接 输配电技术 输电线路 接地 输入端 有效地 正极电 保证 | ||
1.一种直流泄能支路,配置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态泄能支路和第二动态泄能支路;
所述第一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输电线路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动态泄能支路包括第一晶闸管组电路、第一泄能电阻和第一避雷器组,所述第一晶闸管组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组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泄能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泄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避雷器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避雷器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并接地;
所述第二动态泄能支路包括第二晶闸管组电路与第二泄能电阻和第二避雷器组,所述第二晶闸管组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动态泄能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二晶闸管组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泄能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泄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避雷器组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避雷器组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的负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闸管组电路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一晶闸管组,其中,所述第一晶闸管组包括M个晶闸管,M≥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闸管组电路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第二晶闸管组,其中,所述第二晶闸管组包括N个晶闸管,N≥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能电阻和所述第二泄能电阻的阻值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Ud为此时直流侧电压实际值,Udrate为直流侧电压额定值,m为投入泄能电阻时的阈值,P1为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站输送功率,P2为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受端站接收功率为,P3为流入所述直流泄能支路的功率,正常运行情况下满足P1=P2,P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器组中的避雷器数量为m个,且m个避雷器间同向并联,并共同并联在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的正负极之间,其中,m≥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雷器组中的避雷器数量为n个,且n个避雷器间同向并联,并共同并联在所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线路的正负极之间,其中,n≥1。
7.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站、逆变站、直流线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泄能支路;其中,所述整流站和所述逆变站包括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所述整流站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正极、所述逆变站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正极与所述直流线路相连接;所述整流站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负极、所述逆变站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线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0955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直流母线的混合储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充电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