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口型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1863.8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德锋 |
主分类号: | A47J27/02 | 分类号: | A47J27/02;A47J36/00;A47J4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马东瑞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体 锅把 炒锅 翻口 受热 本实用新型 热效率 收纳 锅体外壁 螺栓固定 推进滑槽 旋转活动 影响外观 锅铲 内容物 手指槽 受力点 条形槽 外侧壁 翻转 热流 凹坑 变黑 翻锅 锅口 滑槽 积碳 拉出 热块 向内 传导 加热 溢出 火烧 倾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口型炒锅,包括向外翻转锅口、锅体,外翻锅口可避免锅内容物溢出或倾倒时流到锅体外壁上受火烧后变黑或积碳,既影响外观又影响受热。所述锅体的外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锅把,此翻口型炒锅结构简单,利用锅体上开设的凹坑,可以增锅体的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挡热块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在加热时将热流传导给锅把,可通过手动向内或向外旋转活动把,来改变锅把的长度,实现锅把长度的调节,既便于收纳,又可以适应不同的操作者,以便不同的操作者找到合适的受力点,可通过手指槽将两个L形板从滑槽中拉出,然后将锅铲等用具放置在条形槽上,不使用时,将L形板推进滑槽中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翻口型炒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炒锅是中国及东南亚的主要煮食工具。现有的炒锅受热效率低,且锅把不能调节,不能适应不同的操作者,且在烹饪的同时,经常会用到锅铲或筷子等辅助用具来翻炒,不使用锅铲时,需要搁置锅铲,一般就放置厨台上,或是放置在锅盖上但易滑落,且现有的炒锅在使用时,油会流到锅体上,长时间会影响受热,为此,提出一种翻口型炒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口型炒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口型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锅把,所述锅体的外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形的凹坑,若干个凹坑以锅体的底端圆心,沿着锅体的径向和周向呈放射状进行分布。
优选的,所述锅把包括套筒和活动把,套筒的外侧壁与锅体的外侧壁一侧固定连接,套筒远离锅体的侧壁螺纹插接有呈圆柱状的活动把,活动把位于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连接有附属装置。
优选的,所述套筒靠近锅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呈三角状的挡热块的一端,挡热块的另一端与锅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挡热块不覆盖凹坑。
优选的,所述附属装置包括L形板、滑槽和条形槽,所述套筒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形板横向一段的内壁,L形板横向一段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两个L形板竖直一段相背的侧壁均开设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指槽。
优选的,所述L形板竖直一段的长度与滑槽的高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锅体的锅口周边呈向外翻卷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锅口向外翻转后,锅内容物溢出或倾倒时不会流到锅体外壁上,从而不会被火烧黑形成积碳,使之既影响外观又影响受热;
2、利用锅体上开设的凹坑,可以增加锅体的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挡热块的设置,可以避免锅体在加热时将热流传导给锅把;
3、可通过手动向内或向外旋转活动把,来改变锅把的长度,实现锅把长度的调节,既便于收纳,又可以适应不同的操作者,以便不同的操作者找到合适的受力点;
4、可通过手指槽将两个L形板从滑槽中拉出,然后将锅铲等用具放置在条形槽上,不使用时,将L形板推进滑槽中即可,采用这种隐藏式的设计,既可以不用在锅把上增加新的结构,又达到方便搁置锅铲的效果,保持厨房的整洁性,既用既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锅体结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A-A结构示意图;
图5为L形板结构放大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德锋,未经宋德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1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