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2572.0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8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蕾;汪国武;韩非;刘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埋管 测温管 储存箱 温度传感器 内部设置 记录仪 地埋管换热器 地源热泵系统 顶部设置 温度数据 测量 本实用新型 热响应测试 插销 测试成本 长期运行 地源热泵 精度问题 温度测量 一端连接 中间设置 插销孔 固定杆 岩土体 滚轮 线缆 测试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包括地埋管孔、温度数据记录仪、插销,所述地埋管孔内部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顶部设置有插销孔,所述储存箱内部设置有地埋管换热器,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中间设置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设置于储存箱内部,所述测温管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测温管顶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温度数据记录仪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杆。使用移动的温度传感器,巧妙地解决了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和地埋管长期运行的温度测量中,岩土体初始温度的测量精度问题,在大幅度提高测试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测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中,岩土体初始温度属于重要设计参数,属于必测内容。众所周知,对土壤温度的精确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地和地埋换热管内循环水之间的温差是进行热传递的动力,只有清楚地掌握了土壤的地温情况,了解了每个地层的温度差异,分析计算的结果才能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保证以后的地源热泵系统经济安全运行。为了能够精确的测得地下土壤的温度,本行业内的测试人员都是全力以赴,追求尽善尽美,恨不得能够测量出换热孔内每厘米土层的初始温度。在地埋管工程中也是如此,对地埋管的地温变动情况掌握得越详细,越主动。CN202403812U专利中,在地埋管换热管的外面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传感器,记录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即可得到粗略的各层土壤的初始温度,主要的不足在于: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数量较少,则测试点的间距大,测试结果必然很粗略;如果温度传感器数量较多的话,温度线缆的数量必然很多,测试成本很高、施工复杂,而且由于每个温度传感器的误差不一致,有的是正温差有的是负温差,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发明一种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来解决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中岩土体初始温度的测量精度问题就很有必要,而且在大幅度提高测试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测试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包括地埋管孔、温度数据记录仪、插销,所述地埋管孔内部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顶部设置有插销孔,所述储存箱内部设置有地埋管换热器,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中间设置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设置于储存箱内部,所述测温管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测温管顶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温度数据记录仪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两个固定杆一端连接有卷尺,所述线缆一端穿过滚轮、温度数据记录仪连接于线缆收放装置。
优选的,所述插销孔内部设置有插销。
优选的,所述测温管穿过插销。
优选的,所述装置箱为梯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测温管与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管等长。
优选的,所述温度数据记录仪的型号为TH-20。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TDHSM-10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测量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温的装置使用时,启动温度数据记录仪,启动线缆收放装置,线缆经过温度数据记录仪、滚轮带动测温管里的温度传感器上下移动,当温度传感器从测温管里均匀移动时,每移动一端距离就记录温度数据,当温度传感器到达测温管顶部的时候停止记录,处理上述温度记录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移动的温度传感器,巧妙地解决了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和地埋管长期运行的温度测量中,岩土体初始温度的测量精度问题,在大幅度提高测试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测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2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