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4507.1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4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温梦玲;黄小妹;林梅娟;王翠丽;陈仁;陈潇潇;吴苗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03 | 分类号: | A63B23/03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40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训练器 硅胶水囊 抓手 口腔 固定器 唇部 本实用新型 有效解决 相接处 球体 顺延 吞咽 器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腔训练器,包括硅胶水囊、唇部固定器和训练器抓手,所述硅胶水囊设置在训练器抓手的一端,所述硅胶水囊与训练器抓手的相接处还设置有唇部固定器,所述硅胶水囊为包括顺延布置的球体和圆柱体,所述训练器抓手为圆柱形,硅胶水囊的圆柱体端通过所述唇部固定器与所述训练器抓手相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口腔训练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口腔训练器多是针对某一吞咽器官进行训练,需要一一训练、好费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训练器。
背景技术
口咽性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吞咽过程中会出现唇闭合无力/食物从口腔流出,舌搅拌和运送差等导致食物残留于口中不易吞咽或吞咽呛咳,软腭、面颊等口腔功能协调性障碍引起吞咽障碍。需要进行口腔功能训练,口腔功能训练包括:口腔气管的运动功能、协调功能和感觉知觉功能训练等。目前现有的口腔训练器都是针对某一吞咽器官进行训练,在训练时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一一训练,耗费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不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腔训练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口腔训练器多是针对某一吞咽器官进行训练,需要一一训练、好费时间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腔训练器,包括硅胶水囊、唇部固定器和训练器抓手,所述硅胶水囊设置在训练器抓手的一端,所述硅胶水囊与训练器抓手的相接处还设置有唇部固定器,所述硅胶水囊为包括顺延布置的球体和圆柱体,所述训练器抓手为圆柱形,硅胶水囊的圆柱体端通过所述唇部固定器与所述训练器抓手相连接。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硅胶水囊的体积为5-10mL,硅胶水囊的直径为1.8-2.7cm。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唇部固定器上设置有用于穿戴绳索的小孔。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训练器抓手上设置有横向防滑纹。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唇部固定器为心形。
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训练器抓手远离硅胶水囊的一端设置有底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口腔训练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硅胶水囊、唇部固定器和训练器抓手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使用,从多方面对唇、舌、面颊、软腭、运动功能、协调功能和感觉知觉功能进行多方面训练;并且对硅胶水囊的体积和大小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大多数患者的口腔尺寸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口腔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硅胶水囊;11、球体;12、圆柱体;2、唇部固定器;21、小孔;3、训练器抓手;31、横向防滑纹;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口腔训练器,包括硅胶水囊1、唇部固定器2和训练器抓手3,所述硅胶水囊1设置在训练器抓手3的一端,所述硅胶水囊1与训练器抓手3的相接处还设置有唇部固定器2,所述硅胶水囊1为包括顺延布置的球体11和圆柱体12,所述训练器抓手3为圆柱形,硅胶水囊的圆柱体12端通过所述唇部固定器2与所述训练器抓手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4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