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18886.1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6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 |
地址: | 10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可伸缩挂钩 直连 接管 本实用新型 伸缩挂钩 杆组件 引流瓶 挂钩 拉绳 顶部位置 定位螺栓 功能设计 组件包括 侧壁 侧架 穿入 两组 省时 套杆 省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伸缩挂钩杆组件、拉绳;伸缩挂钩杆组件包括连接在引流瓶的两侧侧壁上的侧架、两组可伸缩挂钩组件和连接在两个可伸缩挂钩组件之间的直连接管;可伸缩挂钩组件包括套杆和挂钩以及定位螺栓;位于两侧的挂钩之间还设置有直连接管;直连接管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挂钩顶部位置上;直连接管用于穿入环形的拉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功能设计合理以及实用性强,取拿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气胸、液胸及液气胸手术或手术后经常要进行各种引流治疗人们通常采用的引流装置一般是由引流管和水封瓶组成,实现封瓶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即引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病人腔内常常存在负压,水封瓶必须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一般放在床下,水封瓶置于床下易碰倒碰碎,造成不良后果。在传统结构中(参见图1),水封瓶外部的挂钩就是方便其挂载在床体下部的横杆上,但是挂载上去之后病人取不太方便,同时携带也不方便(例如:气胸多发生于瘦高体型的人群,为了保证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60-100cm,病人经常需弯腰提引流瓶,加剧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和不适。);这样的操作费事费力,限制病人下床活动,不利于病情恢复。同时水封瓶的位置过高以及过低都不合适(即水封瓶的位置过高液体逆流入胸膜腔,造成逆行感染;水封瓶的位置过低则将会影响引流效果,不利于肺扩张,影响患者恢复),但是常规的水封瓶位置不可调节,限制了其使用效果。
综上,如何克服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考虑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伸缩挂钩杆组件、拉绳;
其中,所述伸缩挂钩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引流瓶的两侧侧壁上;所述伸缩挂钩杆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引流瓶的两侧侧壁上的侧架、两组可伸缩挂钩组件和连接在两个可伸缩挂钩组件之间的直连接管;
其中,所述可伸缩挂钩组件包括套杆和挂钩以及定位螺栓;所述套杆的底部与所述侧架的顶部通过销轴自由转动配合;所述套杆的内部为直线滑动腔,所述挂钩用于嵌入所述套杆的直线滑动腔内自由滑动配合;且所述套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螺纹孔,所述定位螺栓插入所述套杆侧壁上的定位螺纹孔用于实现所述挂钩与所述套杆相对位置锁定;
位于两侧的所述挂钩之间还设置有直连接管;所述直连接管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所述挂钩顶部位置上;所述直连接管用于穿入环形的所述拉绳。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连接管具体为圆柱形形状的结构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连接管的内管壁设置有防滑凸起纹,且其内管壁上还喷涂有防滑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防滑层为橡胶防滑层或是PVC防滑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连接管、所述套杆、所述挂钩以及所述定位螺栓均为工程塑料结构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直连接管与所述挂钩为一体注塑结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18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