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21041.8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8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李桐;童彪;张文凯;杨兵宽;周航;王作轩;言翔;周博;段卓;周俊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40 | 分类号: | E21D11/4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抓手 装夹机构 侧板 夹具 本实用新型 钢拱架 夹取 铰接 左右对称设置 安全系数 安装效率 对称设置 拱架安装 人工成本 隧道施工 锁紧装置 铰接轴 下端部 有效地 对位 支架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并安设在支架上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抓手侧板,在两抓手侧板形成夹心空间内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抓手,所述抓手的一端与抓手侧板相铰接,两抓手的下端部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两抓手通过锁紧装置实现两者的开与合。本实用新型的装夹机构安装在隧道施工的台车上,有效地解决了拱架安装过程中全靠人力来支撑、调整、对位的问题,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隧道施工过程中,钢拱架的安装多是直接由数名施工人员站在台阶上通过人力完成,而人工立拱时钢拱架重量大、易滑落和偏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此外人工立拱的效率低下也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工期进度,越来越不适用于现代化的隧道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劳动强度,缩短立拱时间,提高安全系数的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并安设在支架上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两抓手侧板,在两抓手侧板形成夹心空间内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抓手,所述抓手的一端与抓手侧板相铰接,两抓手的下端部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两抓手通过锁紧装置实现两者的开与合。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抓手为弯折型抓手,抓手的弯折处与抓手侧板相铰接,两抓手下端的弯折延伸部通过铰接轴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抓手侧板上设有限位孔,用于限制锁紧装置的行程。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的伸缩杆端与铰接轴相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抓手的内侧设有用于卡装钢拱架的卡槽。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为锁紧油缸。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抓手的弯折处通过销轴与抓手侧板相铰接,在销轴处设有防转卡板。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夹机构安装在隧道施工的台车上,有效地解决了拱架安装过程中全靠人力来支撑、调整、对位的问题,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夹取钢拱架的装夹机构,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并安设在支架上的夹具9,所述夹具9包括两抓手侧板2,在两抓手侧板2形成夹心空间内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抓手1,所述抓手1的一端与抓手侧板2相铰接,两抓手1的下端部通过铰接轴6相铰接,铰接轴6的下端设有有锁紧装置5,设有锁紧装置5的伸缩杆端与铰接轴相连接。两抓手通过锁紧装置5的伸缩运动实现两者的开与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抓手1为弯折型抓手,抓手的弯折处通过销轴4与抓手侧板2相铰接,两抓手下端的弯折延伸部通过铰接轴6连接,使抓手1可绕销轴4旋转一定角度。在每个抓手的内侧设有用于卡装钢拱架的卡槽8,用于卡装钢拱架。在销轴4处设有防转卡板3,用于防止销轴4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两抓手侧板2上设有腰圆型限位孔7,用于限制锁紧装置5的行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5为锁紧油缸。
其工作原理为:由施工人员将钢拱架放置抓手1的卡槽内,然后控制锁紧油缸5将钢拱架抓紧确保其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松动。其中侧板2、卡板3、销轴4起到了固定拱架夹具1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21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