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澄清池与生物滤池联用的高效脱氮除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45889.4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伍波;叶昌明;周军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池 高效脱氮 除磷系统 生物滤池 联用 反硝化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 活性污泥法 沉淀作用 生化作用 生物膜法 脱氮除磷 澄清区 好氧区 缺氧区 污水厂 厌氧区 污泥 除磷 污水 停留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澄清池与生物滤池联用的高效脱氮除磷系统,包括生物澄清池,曝气生物滤池与反硝化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澄清池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该系统中生物澄清池是集生化作用与沉淀作用于一体的工艺,污泥浓度高,结构紧凑;同时,有机的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结合,能够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具有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适用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尤其适用于污水厂提标改造项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系统。
背景技术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二○○六年五月八日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版,修改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修改颁布之后,我国城镇污水厂的排放标准更改为《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另外防止污水排放后的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和确保下游自来水水厂源水的取水水质,希望从污水厂排水的水质达到四类水的水质标准。随后,北京市公布了《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天津市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2017年1月1日,四川环保厅针对岷江与沱江流域颁发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这些地方标准均严于《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或者地方对于污水厂提标改造的重视。
然而,目前污水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未能得以解决,基本很难达到新标准对污水厂排放水质的要求,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北方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季节变换的时候易出现污泥膨胀与污泥活性降低的现象,导致出水水质SS和总氮超标。
(2)污水厂大多建于20世纪,由于长期满负荷运行,泵房多数机泵超龄服役,气蚀严重,效率差,安全系数低,可通过维护或更换设备管道来改善。
(3)大多数污水厂原有的建设一般是在2006年以前,工艺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一级B的排放标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被城市建设所包围,没有多余的空地可供新增深度处理工艺。
因此,全国2006年前建设的污水厂及部分2006年后建设的污水厂的出水水质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需要执行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的污水厂,需要寻求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工艺解决当前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减少占地面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物澄清池与生物滤池联用的高效脱氮除磷系统,用于污水处理,该发明技术具有结构紧凑,用地极少,脱氮除磷效率高等特点。
一种生物澄清池与生物滤池联用的高效脱氮除磷系统,包括生物澄清池,曝气生物滤池与反硝化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澄清池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和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设置于所述生物澄清池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区与缺氧区内设有两块可调节导流板,两块不能调节的导流板和潜水搅拌机;所述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澄清池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水力停留时间比为2:2:6:1,所述缺氧区外回流比控制在100%~150%。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导流板通过调整与生物澄清池池壁间距实现装置内回流比,控制在100%~200%。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不仅限于管式曝气器或者盘式曝气器。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0~40min,出水溶解氧控制在2~6mg/L;所述反硝化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5~30min,出水溶解氧控制在1.0mg/L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45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