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脚结构及压电贴片蜂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1376.4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73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惠祥;刘振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鸣片 引脚 焊接 卡座 焊点 贴片蜂鸣器 引脚结构 焊接面 上顶面 下底面 脱焊 虚焊 压电 电子电器产品 本实用新型 后盖 不易变形 弹性结构 接触弹片 金属基片 热胀冷缩 一体连接 次品率 返修率 蜂鸣器 陶瓷片 弹片 卡槽 卡装 弯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脚结构及压电贴片蜂鸣器,涉及电子电器产品,针对后期焊接时,先前的焊点容易出现虚焊或者脱焊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与蜂鸣片中心的陶瓷片相接触的第一引脚,以及与蜂鸣片的金属基片外缘相接触的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包括卡装在后盖上的第一卡座以及固定在第一卡座上的第一接触弹片,第一卡座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上顶面、焊接面以及下底面,上顶面、焊接面以及下底面弯折形成卡槽;两个引脚弹性强且不易变形,利用弹性结构与蜂鸣片保持接触,不需要焊接,减少弹片焊接时对蜂鸣片的热胀冷缩影响以及后期焊接时出现的焊点虚焊或者脱焊的问题,减少次品率和返修率,提高蜂鸣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电器产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引脚结构及压电贴片蜂鸣器。
背景技术
压电蜂鸣器是一种电声转换器件,其压电材料表面涂覆有银涂层,经过极化处理后将压电材料粘贴在金属片上组成压电蜂鸣片,当在压电材料和金属片的两极施加上一个交流信号后,因为逆压电效应,压电蜂鸣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与设计得当的共鸣腔共振而发出声响。
现有的压电式贴片蜂鸣器大多使用高温固化的导电银浆连接金属导线与引脚导通,这类产品在使用回流焊接时受到温度影响后,因为热胀冷缩易导致金属导线断裂或者连带焊点剥离,会直接导致蜂鸣器不良,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脚结构,引脚利用弹性结构与蜂鸣片接触来代替焊接方式,既减少弹片焊接时对蜂鸣片的热胀冷缩影响又避免后期焊接时容易出现弹片焊点虚焊或者脱焊的问题,减少了次品率和返修率,提高了蜂鸣器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脚结构,包括与蜂鸣片中心的陶瓷片相接触的第一引脚,以及与蜂鸣片的金属基片外缘相接触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包括卡装在后盖上的第一卡座以及固定在第一卡座上的第一接触弹片,所述第一卡座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上顶面、焊接面以及下底面,所述上顶面、焊接面以及下底面弯折形成卡槽,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与上顶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卡装在后盖上且与第一卡座结构相同的第二卡座,以及与第二卡座一体连接的第二接触弹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弹片固定于第一卡座,第一卡座卡接在后盖,从而实现第一引脚与后盖的可拆卸固定,同时,上顶面、焊接面、下底面通过弯折形成卡槽,方便的卡在后盖上,固定稳固,结构简单,节省第一卡座的用料;第一接触弹片一体连接在上顶面上,第二接触弹片一体连接在第二卡座上,在两个卡座安装后,两个弹片即相抵于蜂鸣片,连接稳定,并且由于卡座卡接固定,在焊接受热时连接点不易损坏,同时两个弹片不会轻易形变,从而减小了后期焊接对蜂鸣片的不良影响,减小了次品率和返修率。
优选的,所述上顶面设有供顶盖的定位柱穿设的定位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的定位柱穿设过卡座的定位孔后固定在后盖上,从而将卡座固定的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下底面设有与后盖卡接的限位卡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卡扣卡在后盖上,进一步增强了卡座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弹片沿着上顶面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弹片沿着上顶面的一侧倾斜时,装配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为钩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接触弹片为钩状,节省材料,安装时不易碰到其他结构,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弹片向远离第二卡座的端部的倾斜的方向与第一接触弹片倾斜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1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打击部件及其信号处理模块、系统
- 下一篇:引脚结构及压电蜂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