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1435.8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7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嵇洪兵;高健;伍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控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26 | 分类号: | H01H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接触槽 固定导体 转动接触 绝缘体 弹性接触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 转换机构 传动轴 电火花 电弧 绝缘体间隔 绝缘体中心 导体连接 电源切换 滑动安装 负极 弹簧 固形 套接 粘结 损伤 跳动 |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转换机构,包括传动轴、绝缘体、转动接触导体和弧形固定导体,转动接触导体中部夹有绝缘体,绝缘体中心套接传动轴,转动接触导体还滑动安装有弹性接触导体,弹性接触导体上部与绝缘体之间安装有弹簧,转动接触导体下方安装有弧形固定导体,弧形固定导体内侧分别开有第一接触槽、第二接触槽、第三接触槽,第一接触槽和第三接触槽通过导体连接负极。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弹性接触导体,通过在固形固定导体内侧的不同的接触槽内跳动,实现准确、有效的电源切换;在结构设计上,本实用新型将导体与绝缘体间隔分布,减少电弧或电火花对导体的损伤,不易发生粘结、失效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一种用于切换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开关电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接触器类、塑壳断路器类/负荷隔离开关类、一体式自动转换开关类,其中,传统的接触类转换开关由于转换机构的可靠性低、安全性能差、故障率高,市场份额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可靠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转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转换机构,包括传动轴、绝缘体、转动接触导体和弧形固定导体,所述转动接触导体顶部左右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所述转动接触导体中部夹有所述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中心套接所述传动轴,所述转动接触导体底部为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中心开有通孔,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绝缘体之间安装有弹性接触导体,所述弹性接触导体上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安装有弹簧,左右两侧与所述转动接触导体滑动连接,底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转动接触导体下方安装有所述弧形固定导体,所述弧形固定导体内侧分别开有第一接触槽、第二接触槽、第三接触槽,所述第一接触槽和第三接触槽通过导体连接负极。
所述第一接触端左侧设置有常用电源正极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右侧设置有备用电源正极接触端。
所述弧形固定导体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绝缘体、绝缘板以及第二接触槽的底面均采用AS塑料。
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绝缘体采用齿面套接。
所述绝缘体左右两侧与所述转动接触导体内侧齿面套接。
所述弧形固定导体内侧与所述绝缘板底面间隙配合,所在弧的圆心位置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弹性接触导体,通过在固形固定导体内侧的不同的接触槽内跳动,实现准确、有效的电源切换;在结构设计上,本实用新型将导体与绝缘体间隔分布,减少电弧或电火花对导体的损伤,不易发生粘结、失效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连接常用电源状态示意图;
图3是连接备用电源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1.传动轴;2.绝缘体;3.转动接触导体;4.弧形固定导体;5.第一接触端;6.第二接触端;7.绝缘板;8.通孔;9.弹性接触导体;10.弹簧;11.第一接触槽;12.第二接触槽;13.第三接触槽;14.常用电源正极接触端;15.备用电源正极接触端;1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1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断点的隔离开关
- 下一篇:一种手机按键组装自动排键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