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弧室和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2224.6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王周石;李求杰;郭绍军;冯晓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弧栅片 灭弧 灭弧室 电弧 引弧 夹板 开口 错位设置 介质恢复 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 电弧熄灭 电弧运动 电流过零 分断电流 恢复电压 间隔设置 开口错位 强度增加 时间减少 相对设置 有效减少 电离 弧隙 击穿 拉入 错位 停滞 伸出 室内 | ||
一种灭弧室,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以及多个层叠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夹板之间的灭弧栅片,多个灭弧栅片上设有灭弧开口,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上的灭弧开口错位设置,并且在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上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灭弧栅片的引弧尖,并且相邻的灭弧栅片的两个引弧尖错位设置,通过在两个错位设置在的灭弧开口内分别设置错位伸出灭弧开口的引弧尖,能够有效减少灭弧室与电弧的距离,提前将电弧拉入灭弧室内,使电弧运动顺畅,缩短电弧停滞时间,增加消电离作用,介质恢复强度增加,当电流过零时,介质恢复强度大于弧隙的恢复电压,就不再发生击穿,电弧熄灭时间减少。本实用新型创造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通过所述的灭弧室能够提高分断电流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弧室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电气电路工作正常时,断路器可以通过闭合和断开电路,来达到停电、供电和转换电路等功能;当电气电路出现过载和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又可以自动将电路切断,避免因为电路故障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断路器中通常通过灭弧室来熄灭断路器切断电路时拉出的电弧,但是电弧到达灭弧室的运动距离过长,可能出现电弧拉断情况,导致电弧运动不顺畅、停滞时间过长,烧损断路器影响电气性能,还会降低介质恢复强度,引起电弧重燃等问题,因此断路器的灭弧能力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灭弧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弧室,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45,以及多个层叠且间隔设置在两个夹板45之间的灭弧栅片43,多个灭弧栅片43上设有灭弧开口47,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43上的灭弧开口47错位设置,并且在至少两个相邻的灭弧栅片43 上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灭弧栅片43的引弧尖44,并且相邻的灭弧栅片43的两个引弧尖44错位设置。
可选的,所述引弧尖44的一端与灭弧开口47连接,另一端伸出灭弧开口 47。
可选的,所述灭弧开口47成V型,所述引弧尖44的一侧与灭弧开口47一侧的内壁相连,所述引弧尖44的另一侧与灭弧开口47另一侧的内壁相对设置形成引弧开口46,引弧开口46的开口角度小于灭弧开口47的开口角度。
可选的,所述引弧尖44成三角形,引弧尖44包括与灭弧开口47一侧的内壁相连的第一侧边,以及与灭弧开口47另一侧的内壁相对设置形成引弧开口46 的第二侧边441,第二侧边441和第一侧边的底端与灭弧开口47的底部连接,第二侧边441的顶端伸出灭弧开口47通过第三侧边442与第一侧边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侧边441与第三侧边442之间的成锐角,第二侧边441与第一侧边之间成锐角,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442之间成钝角。
可选的,所述多个灭弧栅片43包括设有引弧尖44的第一灭弧栅片43a,以及不设置引弧尖44的第二灭弧栅片43b,相邻的两个第一灭弧栅片43a上的引弧开口46错位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灭弧栅片43b上的灭弧开口47错位设置,第一灭弧栅片43a上灭弧开口47内的引弧开口46的开口角度小于相邻第二灭弧栅片43b上的灭弧开口47的开口角度。
可选的,包括两个层叠设置的第一灭弧栅片43a,两个层叠设置的第一灭弧栅片43a设置在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灭弧栅片43b之间。
本发明创造的灭弧室,通过在两个错位设置在的灭弧开口47内分别设置错位伸出灭弧开口47的引弧尖44,能够有效减少灭弧室42与电弧的距离,提前将电弧拉入灭弧室42内,使电弧运动顺畅,缩短电弧停滞时间,增加消电离作用,介质恢复强度增加,当电流过零时,介质恢复强度大于弧隙的恢复电压,就不再发生击穿,电弧熄灭时间减少。
本发明创造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所述的灭弧室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2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