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孔式防护膜径流拦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8326.9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平;梅道亮;孙显慧;林强;罗安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膜 本实用新型 穿孔式 截流沟 氮磷 土壤 径流 拦截 侧向 二次污染 结合植物 径流冲刷 设施领域 生物措施 水流流速 有效减少 固着性 上开孔 有效地 移动 膜孔 内膜 上顶 透水 水土保持 地下水 修复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孔式防护膜径流拦截结构,属于水土保持设施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径流冲刷面上设置多条截流沟,并采用在膜上开孔的方式,结合植物修复的生物措施,在截流沟内膜孔上生长大量植物,大大提高了膜的固着性,且更为有效地降低水流流速。底部的膜孔则起到透水作用,逐步将水分氮磷等渗透进土壤,减少了氮磷的流失,而且可以消除地下水侧向和上顶效应,沟内的膜则会被固定在土壤内,不再移动,最终成为土壤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减少防护膜脱落、移动导致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保持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截流沟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结构。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导致的氮磷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贫瘠化、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水土流失主要的治理手段有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主要为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或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地表植被的修复,拦截和固定随地表径流移动的土壤以及随水流失的氮磷养分。工程措施主要在于改变坡地特性,使径流量和径流速度降低。常规的截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是两个治理体系,分别在不同区域实施。
人工截流沟是工程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流沟的设置可以起到拦截地表径流、降低水流动能的作用,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常用的截流沟有土沟、石砌沟、砖砌沟、混凝土沟等,但后三者工程量大、成本高。土沟具有建造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极易被冲毁、淤塞。如果采用HDPE膜、土工布等为防护膜,可以解决土沟寿命短的问题,但由于膜本身不透水透气,植物无法生长,固定性差,且易受地下水的作用产生位移,在实施数年后仍将失去作用,废膜被风吹散、随水进入河道又成为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径流截留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新型穿孔式防护膜径流拦截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穿孔式防护膜径流拦截结构,它包括若干条开设于径流冲刷面上的截流沟,所述的截流沟延伸方向与所述冲刷面上的地表径流流向垂直且隔断径流冲刷路线,使冲刷面上的径流需经过截流沟后才能进入冲刷面下游;所述的截流沟内衬不透水的防护膜,防护膜紧贴覆盖截流沟的内表面,且侧边缘固定于截流沟两侧的冲刷面上;所述防护膜上均匀分布有用于种植植物兼渗水的孔洞。
本实用新型中,径流冲刷面是指地表径流产生时流经的地表面,而径流流经的路线称之为径流冲刷路线。在部分冲刷面上,径流是以大面积的面状水流冲刷的,而部分冲刷面中径流会汇集形成冲沟,这些均视为本发明的径流冲刷路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护膜采用HDPE膜,其具体较好的强度、防水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截流沟横断面为倒梯形,底面为长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孔洞内种植有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护膜完全覆盖截流沟的两侧边坡和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径流冲刷面上的每条径流冲刷路线上,至少设有1道所述截流沟。
作为优选,所述的径流冲刷路线上设置有多道所述截流沟。
作为优选,所述径流冲刷面上的截留沟之间按平行、串联或分枝方式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膜上的孔洞直径在1~5c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孔洞在防护膜上呈棋盘式交错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8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固定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路桥坑壁夯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