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高压的管材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59339.8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5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烈 |
主分类号: | B29C43/18 | 分类号: | B29C43/18;B29C4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刘亚斌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撑管 橡皮袋 管状模具 管材加工 耐高压 本实用新型 第二盖体 第一盖体 法兰配合 粉末材料 压缩腔 注压孔 侧壁 法兰 翻折 上套 贴合 通孔 向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高压的管材加工装置,包括两端设有法兰的管状模具、位于管状模具内的内撑管以及分别与两端法兰配合连接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内撑管一端设有用于注入介质的注压孔,所述内撑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内撑管上套设有橡皮袋,所述橡皮袋和管状模具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粉末材料的压缩腔,所述橡皮袋两端向内翻折后,端口位于内撑管与橡皮袋之间,所述端口贴合于内撑管侧壁设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压的管材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粉末材料挤压形成管材,一般都是在管状模具内设置有内撑管以及在内撑管上套设橡皮袋,并在管状模具的法兰端面设置有密封盖,通过螺栓将密封盖固定在法兰上,内撑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过在橡皮袋和管材内壁之间注入粉末材料,内撑管一端设有用于注入介质的注压孔,在注压孔中注入具有压力的流体介质,对内撑管加压,通过高压将流体介质挤压,流体介质通过内撑管上的通孔流出挤压橡皮袋,从而实现橡皮袋挤压粉料使衬里成型。
现有技术中对管材在加工过程中其注入的压力大小与管材质量好坏成正比,压力越大管材质量越好。一般的加工方式是橡皮袋开口对着密封盖,橡皮袋的两端部位于法兰和盖板之间,通过螺栓预紧固定橡袋两端部来实现强制密封。当到压力到达临界值时,密封性会失效,介质会泄漏,若继续加压,压力无法再提升。
还有一种加工方式叫做冷等静压成型,包括两端设有法兰管状模具、位于管状模具内的内撑管以及分别与两端法兰配合连接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内撑管两端皆设有开口,所述内撑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内撑管上套设有橡皮袋,所述橡皮袋和管状模具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粉末材料的压缩腔,将上述提到的装置放入冷等静压机中。这种加工方式虽然能达到较高的压力,但是加工过程太过于依赖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加工出密度大、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管材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方便快捷、耐高压的优点的管材加工装置。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压的管材加工装置,包括两端设有法兰的管状模具、位于管状模具内的内撑管以及分别与两端法兰配合连接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内撑管一端设有用于注入介质的注压孔,所述内撑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管上套设有橡皮袋,所述橡皮袋和管状模具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粉末材料的压缩腔,所述橡皮袋两端向内翻折后,端口位于内撑管与橡皮袋之间,所述端口贴合于内撑管侧壁设置。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橡皮袋两端翻折后贴合于内撑管与橡皮袋之间,从而使橡皮袋与内撑管之间形成了一个用于注入介质并且密封性强的介质腔体,打压时,橡皮袋膨胀,介质将橡皮袋端口向内撑管方向挤压,当压力越大时,橡皮袋端口与内撑管侧壁贴合得越紧,密封性就越强,从而避免介质流出,实现了自紧密封的效果。整个装置在加工过程中能够达到较高的压力,从而使成型后的管材具有密度大、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皮袋的端口黏合在内撑管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皮袋端口与内撑管相对的一侧设有表面带齿状结构的唇口,所述唇口抵于内撑管侧壁。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齿状结构的唇口,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当橡皮袋通入介质膨胀后,唇口在朝内撑管方向受到挤压的力,当压力越大时,唇口与内撑管贴合得越紧,从而使得橡皮袋的密封性越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撑管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橡胶垫位于第一盖体与橡皮袋之间,所述第二橡胶垫位于第二盖体与橡胶垫之间。
上述结构中,橡皮袋膨胀后具有较大的挤压力而且厚度会变薄,盖体与内撑管之间有缝隙,盖体与管道之间也有缝隙,通过在橡皮袋与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橡胶垫防止橡皮袋受到介质的挤压力而被挤入缝隙中,从而避免了橡皮袋破损,延长了橡皮袋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烈,未经陈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593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塑料制备塑料托盘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材料模压成型机的抱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