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0288.0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慧;郑城;梅道亮;程平;林强;罗安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沉砂井 径流 拦截 本实用新型 地表径流 沉砂 竖井 并联使用 二次污染 设施领域 生长植物 施工难度 主体结构 拆除 沉砂池 串并联 防渗物 截流沟 渗透性 竖井壁 有效地 竹材料 坡面 贴紧 下渗 水土保持 地表 协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属于水土保持设施领域。本径流拦截结构既可单独串、并联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的坡面截流沟一起协同使用。其中主体结构透水沉砂井,为从地表下挖的竖井,用于地表径流沉砂;所述透水沉砂井内安装竹制透水框与竖井壁贴紧;所述竹制透水框底部无防渗物,对水有渗透性;所述透水沉砂井通过串并联等方式形成径流拦截结构,起到沉砂、促渗、生长植物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利用价格低廉、材料普通易得的竹材料制成,造价与施工难度远小于常规沉砂池,后期易拆除或不需要拆除,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结构易于透水,有利于植物生长,有效地促进了地表径流的下渗,提高了水土涵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保持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降雨入渗,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措施。沉砂池是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中的重要工程单元,可有效地防止泥砂进入河道。常规的沉砂池采用用砖石砌成或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工程成本大、技术要求高,设施拆除难。同时常规沉砂池不透水,仅起到沉砂作用,植物无法生长。在常规沉砂池被泥沙填充满失去沉砂作用后,砖石和混凝土难以降解与土壤混合,对于环境仍存在一定影响,后期难以恢复土地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表径流拦截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它包括若干个开设于径流冲刷面上的竹制透水沉砂井,所述冲刷面上的每条径流冲刷路线上至少设有1个竹制透水沉砂井,使冲刷面上的径流需经过竹制透水沉砂井后才能进入冲刷面下游;所述竹制透水沉砂井的主体为从冲刷面地表向下开挖形成的竖井,竖井内安装有与井壁紧贴的竹制透水框;所述竹制透水框由若干垂直竹篾和横向竹篾交错编制成无底无盖的框形,且垂直竹篾的底部具有尖端,尖端插入所述竖井的底面以固定所述竹制透水框;竹制透水沉砂井底部不设置防渗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径流冲刷面是指地表径流产生时流经的地表面,而径流流经的路线称之为径流冲刷路线。在部分冲刷面上,径流是以大面积的面状水流冲刷的,而部分冲刷面中径流会汇集形成冲沟,这些均视为本发明的径流冲刷路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条径流冲刷路线上设有多个竹制透水沉砂井。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透水沉砂井的横断面呈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尖端由垂直竹篾底部做削尖处理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透水框的各侧面之间通过铁丝缠绕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底面土壤裸露,具有渗水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透水沉砂井中,竹制透水框的顶部与冲刷面地表平齐或略低于冲刷面地表。
作为优选,所述的竹制透水框中,垂直竹篾和横向竹篾交织形成侧壁上的透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利用价格低廉、材料普通易得的竹材料制成,造价与施工难度远小于常规沉砂池,同时,竹制沉砂池易拆除或不需要拆除,不产生二次污染。竹制沉砂井其结构易于透水,有利于植物生长,有效地促进了地表径流的下渗,提高了水土涵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竹制透水沉砂井的径流拦截结构的一种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2为竹制透水沉砂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竹制透水沉砂井1、尖端2、垂直竹篾3、横向竹篾4、径流冲刷路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0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