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1292.9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4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孚莱博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5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管 容纳腔 固定环 一端设置 副轴杆 夹具 本实用新型 汽车刹车 出气孔 导出孔 流通孔 主轴杆 通孔 油管 伸出 待处理产品 弹簧夹套 劳动成本 螺纹连接 生产效率 进气孔 去除 省力 铁屑 脏污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包括主轴杆,所述主轴杆沿着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副轴杆,所述副轴杆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容纳腔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副轴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容纳腔内插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直径小于待处理产品中流通孔的直径,所述固定环设置有导出孔,所述空心管从所述导出孔中伸出,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空心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夹套,所述空心管伸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流通孔内铁屑或者其他脏污的去除,而且操作迅速省力,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劳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刹车系统是保障行车安全最重要的系统,汽车的运行具有动力大、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对汽车的刹车系统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性能要求,汽车刹车油管是连接汽车刹车系统中各个部件的重要零件,主要用于在汽车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保证制动力传递到汽车制动蹄或者制动钳产生制动力,从而使制动随时有效。
汽车刹车油管通常包括有油管接头和传输管,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汽车刹车油管接头的剖视图,包括有接头主体(10),所述接头主体(10)的一端设置有导通管(11),所述导通管(11)内沿着中心轴方向设置有流通孔(12),呈前后导通结构,该产品加工过程中,流通孔(12)内经常残留有铁屑或者其他脏污,若不清除干净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堵油异常,因此在生产工序中,需要对流通孔(12)进行清理。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去除方法是人工使用通针对流通孔进行去除,或者用塑料气管直接吹气去除,两种方式只能进行简单的去除脏污,但是达不到完全去除的效果,而且占用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流通孔内铁屑或者其他脏污的去除,而且操作迅速省力,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劳动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包括主轴杆,所述主轴杆沿着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副轴杆,所述副轴杆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容纳腔背离所述副轴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副轴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容纳腔内插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直径小于待处理产品中流通孔的直径,所述固定环中心沿着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导出孔,所述空心管从所述导出孔中伸出,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空心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卡紧所述空心管的弹簧夹套,所述空心管伸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的直线度不大于0.1mm,壁厚在0.6~0.8mm。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容纳腔背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成锥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流通孔内铁屑或者其他脏污的去除,而且操作迅速省力,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汽车刹车油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刹车油管专用通孔夹具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空心管上出气孔的结构。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主轴杆;2、副轴杆;3、容纳腔;4、进气孔;5、固定环;6、空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孚莱博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孚莱博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1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