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1908.2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8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闫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21/08;F28F11/00;F28F27/00;F23L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管 空气换热器 中温烟气 出烟口 风流动 进烟口 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 风出口 风进口 上管板 下管板 回收 壳体 空气流动通道 烟气流动通道 负荷需求 立式结构 立式烟管 漏风问题 有效解决 隔离层 浇注料 空预器 上端 分层 隔开 积灰 下端 烟气 密封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包括进烟口、出烟口、不锈钢烟管、上管板、下管板、若干个风进口、若干个风出口、壳体,进烟口和出烟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下端和上端;使整个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为立式结构;不锈钢烟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上,进烟口、出烟口和不锈钢烟管组成烟气流动通道;一个风进口和一个风出口组成一组风流动通道;每一组风流动通道和相邻的风流动通道之间均采用隔离层隔开;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烟管结构,有效降低占地面积,烟气自上而下流动,避免烟管积灰。上下空气流动通道分层,中间浇注料密封,有效解决普遍空预器存在的内部漏风问题,可根据不同负荷需求,调整烟管长度及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温空气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立式烟管结构,有效降低占地面积,烟气自上而下流动,避免烟管积灰。烟管,壳体等均使用不锈钢材料,可直接用于600℃以下烟气,上下空气流动通道分层,中间浇注料密封,有效解决常规空预器存在的内部漏风问题,保证了系统各部分通风量的精确控制,负荷调整灵活的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常规空气预热器,在回收烟气余热时,一般对内部各风道之间密封性要求不高,一二次风之间允许有一定比例的漏风,而对一些需要单独控制各风道风量的场合是不适应的。而为了控制风量,把每一路风道单独做成独立的空气预热器,不仅材料成本会相应增加,焊接量增大,也会增加整体的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立式烟管结构,有效降低占地面积,烟气自上而下流动,避免烟管积灰,烟管使用不锈钢材料,可直接用于600℃以下烟气,上下空气流动通道分层,中间浇注料密封,有效解决常规空预器存在的内部漏风问题,保证了系统各部分通风量的精确控制,负荷调整灵活,可根据不同负荷需求,调整烟管长度及数量的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所述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包括进烟口、出烟口、不锈钢烟管、上管板、下管板、若干个风进口、若干个风出口、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烟口和出烟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下端和上端;使整个小型中温烟气回收空气换热器为立式结构;不锈钢烟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上,进烟口、出烟口和不锈钢烟管组成烟气流动通道。
上管板固定在壳体内靠近出烟口处,下管板固定在壳体内靠近进烟口处;
若干个风进口和若干个风出口中每一个风进口都对应一个风出口,一个风进口和一个风出口组成一组风流动通道;所有的风进口和风出口均开在壳体上,每一组风流动通道和相邻的风流动通道之间均采用隔离层隔开。
烟气流动通道和所有的风流动通道均垂直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隔离层包括:中间管板、密封浇筑料,两片中间管板中间填充密封浇筑料;或所述隔离层为采用钢板焊接在壳体上的方式的隔离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风流动通道包括三组:分别为:
一次风进口、一次风出口、下管板,中间管板、下壳体构成一次风的流动通道;
三次风进口、三次风出口、下管板,中间管板、下壳体构成三次风的流动通道;
二次风进口、二次风出口、上管板,中间管板、上壳体构成二次风的流动通道;
一次风的流动通道和三次风的流动通道位于同一个水平上,二次风的流动通道位于一次风的流动通道和三次风的流动通道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不锈钢烟管的直径范围为25-57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不锈钢烟管的根数及长度根据负荷调整,上壳体和下壳体高度比例根据负荷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1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回收流体相分离中热量的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钢铝复合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