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3790.7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2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成;温建权;代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33 | 分类号: | B60L58/33;B60H1/06;H01M8/04007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向武桥;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管 换热器 燃料电池发动机 风机 发动机余热 燃料电池车 利用装置 风扇 散热器 能源利用效率 输入端连接 第二泵体 第一泵体 冷却液泵 热交换器 热量交换 输出端 排出 冷却 发动机 取暖 交换 | ||
一种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换热器;第一泵体,其一端与燃料电池发动机中散热管连接,另一端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管中的冷却液泵送到换热器的散热管中;散热器,其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另一端与燃料电池发动机中散热管连接;第二泵体,其一端与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风机中散热管的输入端连接;风机,其内设有散热管和风扇,风机中散热管的输出端与换热器连接,风扇用于将风机内散热管的热量排出。由于通过换热器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交换出来,一方面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交换出来的热量取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用车载氢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具有高效、清洁、舒适、零排放等优点。燃料电池发动机虽然效率较内燃机大幅提高,但是仍然会有大量的余热产生。目前燃料电池汽车采用散热器将余热排出,冬季则使用电空调制暖的方案,不利于整车能源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第一泵体,其输入端以管道与燃料电池发动机中散热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泵体的输出端以管道与换热器中散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管中的冷却液泵送到换热器的散热管中;换热器,其内设有散热管和冷却管,散热管和冷却管紧密贴合且相互密闭;散热器,其输入端以管道与热交换器中散热管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与燃料电池发动机中散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泵体,其输入端以管道与换热器中冷却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泵体的输出端以管道与风机中散热管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换热器中冷却管中的热交换介质泵送到风机中的散热管中;风机,其内设有散热管和风扇,风机中散热管的输出端以管道与换热器中冷却管的输入端连接,风扇用于将风机内散热管的热量排出。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泵体和风机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为去离子水或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介质为车用防冻液。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采用316不锈钢和硅橡胶制造而成。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燃料电池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由于通过换热器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交换出来,一方面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交换出来的热量取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原理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3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