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细胞过滤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5220.1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2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6 | 分类号: | C12M3/06;C12M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箱 螺栓固定 外壁 本实用新型 高效过滤器 工作箱顶部 过滤分离器 高温杀菌 原液收集 干细胞 固定架 矩形孔 血液 高效过滤 灭菌处理 外界环境 现有装置 蛇形 出气管 密封管 插接 内壁 无盖 杀菌 外部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高效过滤器,且高效过滤器的出气管与工作箱相插接,所述工作箱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成蛇形分布的高温杀菌管,所述工作箱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原液收集盒,所述原液收集盒无盖的一半位于工作箱内部,且带有密封管的一半位于工作箱外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对空气进行高效过滤,同时高温杀菌的方式对环境进行灭菌处理,解决了现有装置中没有对工作环境进行杀菌的现象,避免了血液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步骤,解决了该过程中血液被污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细胞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干细胞过滤分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的深入发展,干细胞的分离制备作为该领域关键技术之一而日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都是从人体或动物胎盘、羊膜、脐带等组织中收集干细胞,从而进行干细胞的分离,然而在细胞的分离过程中,无菌环境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装置中,灭菌能力较差,有的不进行灭菌,有的只是简单的进行除菌过滤,没有考虑分离的某个步骤中的除菌,例如,提取动物胎盘或者脐带血进入装置的过程中,就没有进行无菌操作,也没有对工作环境进行灭菌处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干细胞过滤分离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干细胞过滤分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高效过滤器,且高效过滤器的出气管与工作箱相插接,所述工作箱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成蛇形分布的高温杀菌管,所述工作箱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原液收集盒,所述原液收集盒无盖的一半位于工作箱内部,且带有密封管的一半位于工作箱外部,所述原液收集盒密封管一端插接有连接针头,且原液收集盒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除菌过滤器,所述工作箱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安装架,且过滤安装架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密封的分离过滤筒,所述分离过滤筒内通过螺栓固定有V型过滤网,所述V型过滤网内设有规格为22微米的过滤膜,所述工作箱一侧内壁设有提取装置,且提取装置包括转换筒,所述工作箱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离心座、废液存放座和原液存放座,且原液存放座顶部卡接有密封的原液存放筒。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针头一侧外壁插接有规格相适配的圆形盒,且圆形盒内放置有消毒液。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过滤筒进料口顶端插接有取样管,且取样管一端插接有取样针,取样针位于原液收集盒中。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过滤筒出料口底端插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第一连接管一端与转换筒的进料口相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筒一侧内壁焊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一端焊接有规格相适配的挤压盘,转换筒的出料口内插接有第二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有单向阀,且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的单向阀方向不同,第二连接管靠近转换筒的一端插接有电子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原液存放筒顶部设有气压阀门口,且气压阀门口与第二连接管相插接,原液存放筒一侧外壁顶部和底部均插接有废液排料管,且废液排料管内设有单向阀,工作箱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密封柜门,且密封柜门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电动伸缩杆、离心座、高温杀菌管和高效过滤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高效过滤器和高温杀菌管的设置,考虑到无菌的环境对装置的分离会产生移动的促进效果,装置采用了对空气进行高效过滤,同时高温杀菌的方式对环境进行灭菌处理,解决了现有装置中没有对工作环境进行杀菌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替(上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5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位培养基液体循环泵
- 下一篇:支撑平台、基因测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