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6051.3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董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尚欣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墙 斜坡 钢球 混凝土结构层 钢索 灌浆孔 地质工程 支护结构 侧面 夯实 钢管 本实用新型 安全性能 端口设置 倾斜设置 竖直设置 挡板 连接环 最底端 坡脚 预埋 公路 浇筑 倒塌 增设 贯穿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包括斜坡、夯实基础以及设置在夯实基础上的公路,所述公路内侧靠近斜坡坡脚处设有拦石墙,所述拦石墙靠近斜坡的一侧面为倾斜设置,所述拦石墙远离斜坡的一侧面竖直设置,所述灌浆孔中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层,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中预埋有钢球和第二钢管,所述混凝土结构层靠近灌浆孔端口设置,所述钢球位于灌浆孔的最底端,所述钢索的一端贯穿第二钢管,且端部固定连接到钢球,所述钢球上设有和钢索相对应的连接环,在拦石墙和斜坡之间增设钢索,使挡板对拦石墙提供有效的支撑推力,减少拦石墙在遇到冲击或者侧面压力时倾斜倒塌的可能性,提高了拦石墙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斜坡支护结构是地质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斜坡支护中经常需要使用拦石墙,传统的拦石墙结构不稳定,受到冲击或者侧面压力时很容易倾斜倒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包括斜坡、夯实基础以及设置在夯实基础上的公路,所述公路内侧靠近斜坡坡脚处设有拦石墙,所述拦石墙靠近斜坡的一侧面为倾斜设置,所述拦石墙远离斜坡的一侧面竖直设置,所述拦石墙和斜坡坡脚之间设有缓冲区,所述拦石墙的斜面上均匀的设有废旧轮胎缓冲层,所述废旧轮胎缓冲层通过锚网固定在拦石墙上,所述拦石墙内部倾斜贯穿有倾斜设置的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右端延伸出拦石墙的倾斜面,所述拦石墙竖直面靠近第一钢管的端部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紧贴拦石墙设置,所述挡板上固定连接有钢索,所述钢索贯穿第一钢管设置,所述斜坡中开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中浇筑有混凝土结构层,所述混凝土结构层中预埋有钢球和第二钢管,所述混凝土结构层靠近灌浆孔端口设置,所述钢球位于灌浆孔的最底端,所述钢索的一端贯穿第二钢管,且端部固定连接到钢球,所述钢球上设有和钢索相对应的连接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所述第一钢管、钢索、第二钢管和灌浆孔均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所述拦石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拦石墙的斜面坡度为1:0.25。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所述缓冲区的顶部水平设置,所述缓冲区的宽度不小于2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所述钢索沿拦石墙和斜坡均匀分布,且间距在5m-8m之间,所述钢索直径不小于20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所述灌浆孔孔径不小于40cm,所述灌浆孔的深度不小于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公路内侧靠近斜坡坡脚处设有拦石墙,在拦石墙和斜坡之间增设钢索,钢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到钢球,牢牢的预埋在灌浆孔中,能够提供稳定的拉力,使挡板对拦石墙提供有效的支撑推力,减少拦石墙在遇到冲击或者侧面压力时倾斜倒塌的可能性,此外,拦石墙和斜坡坡脚之间设有缓冲区,利用缓冲区来缓冲滚落的碎石的冲击力,拦石墙的斜面上均匀的设有废旧轮胎缓冲层,利用废旧轮胎缓冲层的弹性,避免碎石直接撞击到拦石墙,减少对拦石墙的损伤,提高了拦石墙的安全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地质工程用斜坡支护结构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6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