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隆胸提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67973.6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810000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探头 弧形钩 连接板 成像装置 把手 隆胸 内窥镜 提拉器 假体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双侧不对称 显示屏显示 手术操作 手术创伤 相对连接 一端连接 组织信息 移位 盲视 术后 连通 收缩 转动 观测 采集 穿过 体内 传输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隆胸提拉器。包括:成像装置、光纤探头、把手、连接部、连接板和弧形钩板;光纤探头与成像装置连接,把手和连接板设置在连接部一侧,弧形钩板与连接板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弧形钩板能够相对连接板转动;把手与连接部、连接板及弧形钩板连通,光纤探头穿过把手、连接部、连接板和弧形钩板,以使光纤探头能够观测到人体内的组织,且光纤探头将采集到的人体的组织信息传输到成像装置中,通过成像装置的显示屏显示,以解决传统隆胸技术中存在的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胸大肌分离,手术操作的精度较低,导致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因胸大肌收缩导致假体移位和双侧不对称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隆胸提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美容领域中,隆胸手术是一个常见的美容手术,传统的腋下入路隆胸手术是在盲视下操作的,虽然可以完成手术,但是手术操作的精确性不够,而且无法完成直视下准确止血,并且在的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胸大肌分离,存在手术操作的精度较低,导致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因胸大肌收缩导致假体移位、双侧不对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隆胸提拉器以解决传统隆胸技术中存在的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胸大肌分离,手术操作的精度较低,导致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因胸大肌收缩导致假体移位和双侧不对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窥镜隆胸提拉器,包括:成像装置、光纤探头、把手、连接部、连接板和弧形钩板;
所述光纤探头与所述成像装置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所述弧形钩板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弧形钩板能够相对连接板相对转动;
所述把手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板及所述弧形钩板连通,所述光纤探头穿过所述把手、连接部、连接板和弧形钩板,以使所述光纤探头能够观测到人体内的组织,且所述光纤探头将采集到的人体的组织信息传输到所述成像装置中,通过所述成像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钩板包括本体及椭圆形头部,所述本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椭圆形头部设置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且所述椭圆形头部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手术分离过程中人体组织内的血液引流排除。
进一步地,所述椭圆形头部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环槽,所述光纤探头设置在所述环槽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弧形钩板之间还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弧形钩板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杆和支撑架;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通,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连通,所述连接板远离弧形钩板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包括弧形筒体及吸管接头;
所述弧形筒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吸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弧形筒体的另一端,所述光纤探头通过所述吸管接头进入到所述弧形筒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弧形筒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凹槽的直径沿所述弧形筒体的延伸方向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钩板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4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679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科用后腹膜撑开皮球
- 下一篇:一种骨科手术用牵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