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腕踝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2760.2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4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头本体 医用胶布 腕踝针 本实用新型 固定粘合 末端延伸 一体设置 保护贴 扁平状 表面贴 圆盘状 针尖 胶布 延伸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腕踝针,包括细长的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远离针尖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为扁平状,所述手持部的一侧外表面固定粘合有医用胶布,所述医用胶布的面积大于手持部的面积。所述手持部与针头本体之间为一体设置。所述手持部为针头本体末端的延伸,所述针头本体末端延伸盘成圆盘状。所述医用胶布具有粘性一侧表面贴有用以保护胶布粘性的保护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操作更加简便的医用腕踝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用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医用腕踝针。
背景技术
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手段和疗法。
在临床上具体操作过程中,先确定进针点和针刺方向。常规消毒后,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用拇指轻捻针柄,使针尖快速通过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这时针尖会将皮针挑起的0.2cm大小的皮丘,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进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一般为35m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把针体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留针30min。慢性病或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而常规的操作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在针插入身体后,需要在体内留置一定时间,对患者来说,这段时间就需要时刻去关注这根针,并且在打了腕踝针后对患者日常手部或脚部的活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此时的针头来说是无任何保护措施的,也没有固定,容易掉针,断针,轻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重则引起其他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操作更加简便的医用腕踝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腕踝针,包括细长的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远离针尖一端固定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为扁平状,所述手持部的一侧外表面固定粘合有医用胶布,所述医用胶布的面积大于手持部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部与针头本体之间为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部为针头本体末端的延伸,所述针头本体末端延伸盘成圆盘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医用胶布具有粘性一侧表面贴有用以保护胶布粘性的保护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贴设置为两片,分别贴于医用胶布的左半边与右半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片保护贴均设置为V字形状,其中V字形的一边贴于医用胶布,所述V字形的开口向外,所述两片保护贴铺满整个医用胶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传统的打腕踝针来说,本实用新型医用腕踝针的优点在于:1、在针头本体末端具有一个便于手持的手持部,方便医护人员对针头的拿取以及操作。2、在手持部的地方设置有医用胶布,医护人员能够在将针插入病人身体后,通过这里的胶布进行固定,同时将针头本体的尾部相对被遮盖在医用胶布内,减少了针头掉落等情况的发生。3、进一步地对医用胶布具有粘性一侧做了设置,设置了两片分开的V字形保护贴,在临床操作中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腕踝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针头本体;2、手持部;3、医用胶布;4、保护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腕踝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肿瘤医院,未经浙江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2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