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电针刺激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3208.5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蒋丽;符文彬;刘健华;黄键澎;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0 |
代理公司: | 11514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江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发生器 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 电针刺激 远程终端 电流输出端 电脉冲刺激 无线电技术 发射信号 接收终端 通信连接 无线网络 针灸领域 穴位 电脉冲 发射头 针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领域,一种无线电针刺激仪包括远程终端、脉冲发生器和针灸针;所述远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脉冲发生器通信连接,所述针灸针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电流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针刺激仪,运用无线电技术,设计微型电脉冲发射头,可连于针柄,通过接收终端的发射信号,产生电脉冲刺激,再通过针灸针将电流输入到穴位中,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线电针刺激仪。
背景技术
电针仪,又称电针器、电针机,指用于电针疗法、针刺麻醉的一类电能输出器。各种电针仪的基本结构由电源、调控电路及输出电路等部分组成。针刺穴位得针感后,输出电路与针接通,电针仪输出特殊波形、频率的电流代替手法刺激,经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治疗病症或抗痛。现有的电针仪由电针机体和导线构成,将导线的一端连于针灸针的针柄,将电流输入到穴位中。上述构造中,导线连接使得治疗繁琐,不利于携带,尤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导线容易将针缠绕脱出,不利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电针刺激仪,运用无线电技术,设计微型电脉冲发射头,可连于针柄,通过接收远程终端的发射信号,产生电脉冲刺激,再通过针灸针将电流输入到穴位中,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针刺激仪,包括远程终端、脉冲发生器和针灸针;所述远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脉冲发生器通信连接,所述针灸针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的电流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终端包括手机和/或电针机。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通信电路、脉冲发生电路和控制器,所述通信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电路包括SIM868型芯片和SIM卡;所述SIM卡的第1引脚和SIM868型芯片的第18引脚相连,所述SIM卡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4和SIM868型芯片的第17引脚相连,所述SIM卡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3和SIM868型芯片的第16引脚相连,所述SIM卡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5和SIM868型芯片的第15引脚相连,所述SIM卡的第5引脚、第8引脚、第9引脚、第10引脚和第11引脚接地,所述SIM卡的第1引脚通过电容C9后接地,所述SIM卡的第2引脚通过电容C7后接地,SIM卡的第3引脚通过电容C8后接地,所述SIM卡的第7引脚通过电容C10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9引脚通过电容C1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9引脚通过电容C3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10引脚通过电容C4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11引脚通过电容C4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11引脚与电容C4和电容C5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12引脚通过电容C6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28引脚通过电容C7后接地,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34引脚和第35引脚分别与电源VCC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蜂鸣器LS1,所述蜂鸣器LS1的第1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蜂鸣器LS1的第2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工作电源VCC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SIM868型芯片的第41引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STM32F103C8T6型芯片,所述STM32F103C8T6型芯片的第33引脚通过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后与地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SIM868型芯片的第39引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3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宠物用的理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盆底肌肉治疗电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