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视景分离元件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4400.6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诚诚;赵振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基板 柱状透镜 视景 第二基板 分离元件 本实用新型 电光材料层 微结构层 显示装置 配向层 配向液涂布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多面体柱 分离器件 排列方向 平面连接 显示效果 相对设置 依次连接 配向液 圆弧面 成膜 配向 液晶 地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视景分离元件及显示装置,其中,视景分离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柱状透镜,在柱状透镜的排列方向上,每个柱状透镜远离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平面,以及分别与最两侧的平面连接的圆弧面;配向层,设置于微结构层远离第一基板一侧表面上;电光材料层,设置于配向层远离第一基板一侧表面上,第二基板位于电光材料层远离第一基板一侧。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多面体柱镜上斜率较大的平面存在配向液涂布效果不佳的问题,使得柱状透镜上涂布配向液时可均匀成膜,有效地形成配向层,保证液晶的配向以及视景分离器件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景分离元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显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显示屏上开始整合裸眼立体显示。裸眼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遮挡、折射等引导部分光线的方法,使双眼看到两幅具有视差信息的画面,从而产生立体视觉的效果。视景分离元件可选用柱状透镜达到立体显示,利用柱状透镜的分光作用将以特定方式处理的具有视差信息的两幅图案分别投射到人的左右眼,分别在左右眼视网膜上形成图像,再经大脑系统处理获取视差信息而形成立体视觉。
目前,可在透明基材上成型固化一层具有柱状结构的UV树脂,形成柱状透镜结构,或直接使用挤出成型技术在同一材质上制作出柱状透镜结构。通常,柱状透镜包括圆弧状柱镜和多面体柱镜两种结构,其中,圆弧状柱镜开发和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各制程技术工艺已比较成熟;而多面体柱镜会出现平面的斜率绝对值突然增大的问题,采用喷墨式喷涂工艺在多面体柱镜斜率绝对值较大的平面上喷涂配向液时,配向液不容易涂布于该平面上,涂布效果不佳,导致多面体柱镜上配向膜成膜不均,甚至部分区域无法成膜,进而出现配向膜之上的液晶配向不良,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视景分离元件和显示装置,以改善多面体柱镜上斜率较大的平面存在配向液涂布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景分离元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层;
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柱状透镜,其中,在所述柱状透镜的排列方向上,每个所述柱状透镜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平面,以及分别与最两侧的所述平面连接的圆弧面;
配向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电光材料层,设置于所述配向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电光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平面相连接的一端所对应的切面的斜率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圆弧面相连接的所述平面的斜率绝对值。
可选地,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平面相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弧面相连接的所述平面相切。
可选地,所述柱状透镜在任一横截面上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所述柱状透镜延伸方向的截面。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平面在所述横截面上的图形为正多边形的至少两条边。
可选地,所述正多边形至少具有十四条边。
可选地,所述平面的个数为3个。
可选地,所述柱状透镜为柱状凸透镜或柱状凹透镜。
可选地,所述电光材料层具有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4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