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1476148.2 申请日: 2018-09-10
公开(公告)号: CN208862672U 公开(公告)日: 2019-05-14
发明(设计)人: 雷正雨;岑文成;叶文海;何佑之;韦思如;霍本杰;刘治忠;李勇进;陈浩平;庞业升 申请(专利权)人: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2K5/20 分类号: H02K5/20
代理公司: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代理人: 梁春芬
地址: 545005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主水道 冷却水道 本实用新型 机壳结构 壳体 冷却水道结构 螺旋环绕方式 内侧壁表面 凹槽表面 电机寿命 冷却效率 流体阻力 平行设置 向内凹陷 壳体筒 内侧壁 圆筒状 换热 筒壁 光滑 贯通 优化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包括圆筒状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筒壁中的冷却水道,冷却水道以螺旋环绕方式设置在壳体的筒壁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主水道及连接在主水道内侧壁面上的多条凹槽,每条凹槽由主水道内侧壁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形成,凹槽与主水道相互贯通,相邻的凹槽相互平行设置,凹槽表面光滑。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流体阻力的情况下,提高固流换热的接触面积,通过优化周向冷却水道结构,改善冷却效率,延长电机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基于启动机/发电机一体化(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简称ISG)的混合动力汽车集传统汽车的启动和发电功能于一体,具有起/停控制快、能量再生利用好、动力辅助性强等优点,尤其在降低排气污染、节约燃油方面效果明显,是未来电动汽车必然发展方向。

为适应工况,电动汽车效能的不断提高,带来了应用于ISG的永磁电机的高负荷,高热量等问题。因此提高电机散热冷却能力,成为提高电机可靠性、延长寿命的重要问题之一。

电机散热的实质是使电机损耗生热与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达到平衡。目前由冷却介质沿着机壳上的冷却管道直接将机壳上热量带走的冷却方式应用较多,水冷冷却方式摩擦损耗较小,散热效率较高,广泛应用于发热较多、能量密度高的电机结构。其散热效果反应水冷带走电机内部热量的能力。

基于传热与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散热效果与冷却介质流速、介质性质和接触面温差有关,压头和流经管道阻力直接影响冷却介质的流速。在冷却水温与机壳壁面间温差和电机损耗一定的情况下,对流换热系数主要取决于水路截面尺寸。考虑机壳的机械强度水道径向宽度在一定范围内,这也就限制了水道的等效直径在一定范围内。因实际流体总存在粘滞性,不可避免会引起能量损耗,而接触面积取决于水管截面积,流体阻力大,固流换热不够充分,冷却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能够不增加流体阻力的情况下,提高固流换热的接触面积,通过优化周向冷却水道结构,改善冷却效率,延长电机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包括圆筒状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筒壁中的冷却水道,冷却水道以螺旋环绕方式设置在壳体的筒壁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主水道及连接在主水道内侧壁面上的多条凹槽,每条凹槽由主水道内侧壁表面向内凹陷设置形成,凹槽与主水道相互贯通,相邻的凹槽相互平行设置,凹槽表面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主水道内侧壁面上设置至少三条平行设置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不改变水道截面积的情况下设置光滑的凹槽,等效面积即有效长度基本不变,对水阻影响较小,流阻压差较小,对冷却介质流动阻力小;2)凹槽的设置使固流接触的散热面积增加,对流换热系数提高,有利于提升冷却水道的换热性能,提高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电机的输出功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高ISG电机定子水冷冷却效果的机壳结构移除主水道外侧筒壁后的结构示意图(为清楚显示冷却水道而移除主水道外侧筒壁,实际上主水道外侧筒壁与内侧筒壁是连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一体式结构);

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2-冷却水道,3-主水道,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6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