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用带针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7640.1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4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籍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籍万辉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胡凯 |
地址: | 137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气阀 固定针体 罐体 加压孔 体内 针体 通气 医用带 可拆卸式固定 本实用新型 罐体顶部 皮肤组织 体内空气 下端开口 上端 单向阀 紧固件 释放罐 针尖 封堵 正对 连通 流出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用带针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固定针体装置,所述固定针体装置通过罐体内上端的紧固件固定在罐体内的中部;针体,所述针体可拆卸式固定在固定针体装置底部,且所述针体的针尖正对下方;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安装在罐体顶部;所述放气阀为单向阀,气体只能从罐体内流出罐体外。通气加压孔,所述通气加压孔开设在固定针体装置上;罐体内通过通气加压孔与放气阀连通,当罐体下端开口处被封堵后,放气阀用于释放罐体内空气;利用罐体内设置针的方法,有效避免伤及使用者的皮肤组织;操作简单,安全微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用带针罐。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传统的针灸通过人工刺入皮肤,稍有不慎容易伤及使用者的组织器官,而且对操作者的专业知识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用带针罐,利用罐体内设置针的方法,有效避免伤及使用者的皮肤组织;操作简单,安全微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用带针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
固定针体装置,所述固定针体装置通过罐体内上端的紧固件固定在罐体内的中部;
针体,所述针体可拆卸式固定在固定针体装置底部,且所述针体的针尖正对下方;
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安装在罐体顶部;所述放气阀为单向阀,气体只能从罐体内流出罐体外。
通气加压孔,所述通气加压孔开设在固定针体装置上;
罐体内通过通气加压孔与放气阀连通,当罐体下端开口处被封堵后,放气阀用于释放罐体内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针体装置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柱,所述圆柱上端开口的内径为锥形体,所述罐体内上端的紧固件形状为与圆柱状固定针体装置上端内径匹配的锥形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针体装置底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固定针体螺母,所述针体远离针尖一端固连在固定针体螺母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为下部呈开口的U型状,所述罐体下端开口边缘处向外侧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为透明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罐体内设置针的方法,有效避免伤及使用者的皮肤组织;
2、操作简单,安全微痛;
3、利用气压进行操作,罐体内负压让患者刺处毒素淤血流程;使用时气罐处于密封状态,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紧固件与固定针体装置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紧固件与固定针体装置旋紧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紧固件;3-放气阀;4-固定针体装置;5-通气加压孔;6-固定针体螺母;7-针体;8-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籍万辉,未经籍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7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