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形冲切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78117.0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1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黄国亮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切 扰流板 弧形通道 冲切刀 冲切孔 驱动源 上模仁 下模仁 工装 本实用新型 区域定位 条横截面 动作端 上端面 下端面 避空 新能源 车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形冲切工装,包括机架,机架布置有下模仁和驱动源,下模仁的上端面布置有第一冲切区域和第二冲切区域,第一冲切区域包括第一引导弧形通道以及第一冲切孔,第二冲切区域包括第二引导弧形通道以及第二冲切孔,所述驱动源的动作端布置有上模仁,上模仁的下端面布置第一弧形冲切刀和第二弧形冲切刀,第一引导弧形通道和第二引导弧形通道旁分别布置有一条横截面为矩形的避空通道。利用普通扰流板的柔性,将同一个扰流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冲切区域和第二冲切区域定位后,第一弧形冲切刀和第二弧形冲切刀同时对扰流板的两端进行冲切,在扰流板的两端冲切出相应的切口后,得到新能源车型的扰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冲切装置,特别是一种弧形冲切工装。
背景技术
前扰流板,也指气坝,将前保险杆往下方扩大,形成一个阻挡气流的气坝,如此可以尽量让进入车底的气流减少,避免车底气流过多、造成上扬力、造成后轮抓地力减弱。
目前所开发汽车扰流板零件需安装在普通汽油车和新能源车型同一位置上,通过制作两副扰流板的注塑模具,一副用于普通汽油车型上,另一副用于新能源车型上,然后通过模具在注塑机上交换生产获得实现,或者制作一块弧形面的镶件进行更换生产来实现。
现有技术缺点:
1.需要制作两副模具,开发费用高,周期长,模具在更换过程停机造成的工时和设备利用效率低;
2.制做镶块来进行互换,每次镶件更换后模具表面压痕要再抛光,浪费工时且操作不方便。
普通车型的扰流板和新能源车型的扰流板主要区别在于:新能源车型的扰流板的两端均布置有一个弧形状的缺口。由于扰流板的形状也为弧形状,因此,亟需一种能在扰流板上冲切出所需缺口的冲切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冲切工装,其能在普通车型的扰流板的两端冲切出切口,以满足新能源车型中扰流板的需要,减少一副扰流板的注塑模具,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弧形冲切工装,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布置有下模仁和位于下模仁上方的驱动源,所述下模仁的上端面布置有第一冲切区域和与第一冲切区域对称布置的第二冲切区域,所述第一冲切区域包括第一引导弧形通道以及位于第一引导弧形通道中后部的第一冲切孔,所述第二冲切区域包括第二引导弧形通道以及位于第二引导弧形通道中后部的第二冲切孔,所述驱动源的动作端布置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的下端面布置第一弧形冲切刀和第二弧形冲切刀,第一引导弧形通道和第二引导弧形通道旁分别布置有一条横截面为矩形的避空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安装在驱动源前侧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动作端布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下端面布置有第一弧形压块和第二弧形压块,所述第一弧形压块和第二弧形压块位于上模仁的前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引导弧形通道和第二引导弧形通道之间布置有分隔块,第一弧形压块和第二弧形压块之间形成避让分隔块的避让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引导弧形通道的末端布置有第一位置感应器,第二引导弧形通道的末端布置有第二位置感应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控制压紧气缸和驱动源工作状态的脚踏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内布置有接料器,所述接料器上方设置有倾斜放置的落料通道,所述第一冲切孔和第二冲切孔的下端出口与落料通道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中靠近下模仁的位置设置一个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78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