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式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3943.4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8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李彭妮;周美齐;彭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吕学文;武媛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远程式 显示控制装置 摄像装置 探头 技术方案要点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透明材质 依次连接 探尾 伤口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式内窥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依次连接的探头、探身和探尾,所述探头由摄像装置构成,所述探身由透明材质构成,所述远程式内窥镜还包括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显示控制装置连接,达到了便于对伤口内部情况进行观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式内窥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伤口检查时通过手持照射装置照射伤口,并通过肉眼观察伤口情况和创面大小,但是,肉眼观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体腔内的伤口,尤其是伤口小但内部创面比较大的伤口,通过肉眼的观察无法清楚、直观的观察伤口内部的损伤程度和深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式内窥镜,用以解决现有伤口检查时无法清楚、直观的观察伤口内部的损伤程度和深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程式内窥镜,包括依次连接的探头、探身和探尾,所述探头由摄像装置构成,所述探身由透明材质构成,所述远程式内窥镜还包括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显示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摄像装置为无线控制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显示控制装置通过无线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探身为伸缩套杆结构。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探身靠近探尾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探身球铰接,另一端与探尾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杆与探尾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探身为柔性管状结构,所述探身一端与探头连接,另一端与探尾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探身与探尾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摄像装置为可旋转摄像头,所述可旋转摄像头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显示控制装置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探身外壁光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远程式内窥镜通过摄像装置对伤口内部进行拍摄,将拍摄影像投射至显示控制装置上,医护人员可直接通过显示控制装置观察、控制,使创伤诊断更加准确,探身为透明材质,可易于观察,避免探身遮挡光线。
2、探身可以为伸缩套杆和柔性管状两种结构,其中,探身为伸缩套杆时,探身上球铰接有连接杆,可调节探身长度,能够根据伤口深度不同灵活运用,同时还便于旋转探身,适应伤口形状;而探身为柔性管状结构时,可便于随窦道进入伤口内部,方便观察。
3、探身与探尾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便于拆下更换,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使其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突出表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突出表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探头;2、探身;21、连接杆;3、探尾;4、显示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39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内可重构医疗胶囊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耐高温内窥镜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