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温度显示器的长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488618.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苏凤梅;练华山;李慧;骆跃;袁璐;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体 温度显示器 保温层 长嘴壶 本实用新型 壶身内部 饮茶 导热体 检测端 壶身 壶体 隔热保温 实时监测 壶内部 壶把 壶盖 壶管 内嵌 茶水 口味 茶叶 穿过 散发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温度显示器的长嘴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包括壶身、壶盖、壶把和壶管,壶身包括外铜体和内铜体,所述外铜体和内铜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外铜体后部内嵌有用于显示壶身内部水温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的检测端与导热体接触,所述导热体一端与检测端接触,另一端穿过外铜体、保温层和内铜体延伸至壶身内部。本实用新型属于长嘴壶领域,可对壶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茶艺表演者可根据不同茶叶的情况以及不同饮茶者的口味,为饮茶者提供最纯最好喝的茶,也可避免出现茶水过烫的情况,并且可通过保温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避免水温散发太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长嘴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温度显示器的长嘴壶。
背景技术
长嘴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嘴壶茶艺表演是项群众喜欢的民俗文化,是我国茶道的一环,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长嘴壶茶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沸水在壶嘴中流过,自然降低了温度,水就不会太烫,最适合泡茶,特别是泡盖碗茶。长嘴壶茶艺表演用肢体语言表达各种文化内涵,长人知识,发人深省。长嘴壶茶艺表演营造了茶馆的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提高了茶客的品茗乐趣。
无论是在茶馆还是在茶坊中,都有各种各样不同样式的茶叶种类,而不同的茶客对茶叶种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茶叶种类对于水的温度也有所不同,茶馆中的长嘴壶表演人员对于自己壶中的开水温度不能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给茶客掺茶倒水时,不能满足茶叶所需的开水温度,也就不能满足茶最纯最好喝的味道;并且在进行茶艺表演时,由于传统长嘴壶的保温功能较差,在表演之后,茶壶内水的温度容易散发出去,造成茶壶中的水温较低,影响了泡茶的效果,影响茶艺表演者的表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长嘴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温度显示器的长嘴壶,该长嘴壶可对壶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测,茶艺表演者可根据不同茶叶的情况以及不同饮茶者的口味,为饮茶者提供最纯最好喝的茶,也可避免出现茶水过烫的情况,并且可通过保温层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避免水温散发太快。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温度显示器的长嘴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包括壶身、壶盖、壶把和壶管,所述壶身包括外铜体和内铜体,所述外铜体和内铜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外铜体后部内嵌有用于显示壶体内部水温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的检测端与导热体接触,所述导热体一端与检测端接触,另一端穿过外铜体、保温层和内铜体延伸至壶身内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铜体后部设有用于放置温度显示器的卡槽,所述卡槽外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温度显示器的活动扣;所述卡槽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温度显示器的检测端的检测槽,所述检测槽内壁固定有导热体;温度显示器活动卡在卡槽中,可进行拆卸,方便对温度显示器和导热体进行维检修与更换。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热体一端呈螺旋状固定在检测槽内壁,另一端穿过外铜体、保温层和内铜体延伸至壶身内部;导热体的端部呈螺旋状固定在检测槽内壁,提高了导热体与温度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热体位于壶身内部的一端距离壶身的底部高0.8cm~1.5cm。
进一步的是,所述活动扣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卡槽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温度显示器为煤油温度计,该煤油温度计的温度显示范围为50℃~100℃。
进一步的是,所述保温层采用陶瓷纤维纸材料,该材料具有地热容量、低导热率、高柔韧性、高强、抗撕扯等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488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